隨時清掃自己
王梅
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
你一定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曆吧。當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時,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短短一年內,竟然累積了那麼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你連脊背都直不起來?
大掃除的懊惱經驗,讓很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後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個人不都是在不斷地累積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關係、健康、知識;另外,當然也包括了煩惱、憂悶、挫折、沮喪、壓力,等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以至於總是不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清掃”?
對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必須立刻放棄。心靈掃除的意義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盤點庫存”。你總要了解倉庫裏還有什麼,某些貨物如果不能限期銷售出去,最後很可能會因積壓過多而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歡房子清掃過後煥然一新的感覺。你在拭掉門窗上的塵埃與地麵上的汙垢,把一切整理就緒之後,整個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種釋放。
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得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
不過,有時候某些因素也會阻礙我們放手進行掃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擔心掃完之後,必須麵對一個未知的開始,而你又不能確定哪些是你想要的。萬一現在丟掉的,將來又撿不回來,怎麼辦?
的確,心靈清掃原本就是一種掙紮與奮鬥的過程。不過,你可以告訴自己:每一次的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你必須一次全部掃幹淨。你可以每次掃一點,但你至少應該立刻丟棄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
生命裏填塞的東西愈少,就愈能發揮潛能。《重整行囊》的作者理查J賴德有過一次有趣的親身經曆。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到東非賽倫蓋蒂平原去探險。當時,正逢東非遭受嚴重旱災,在旅途中,理查隨身帶了一個厚重的背包,裏麵塞滿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針、觀星儀、護理藥品等。理查對自己的背包很滿意,認為已為旅行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天,當地的一位土著向導檢查完理查的背包之後,突然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理查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理查開始問自己,結果發現,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它們走那麼遠的路。
理查決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地村民。接下來,因為背包變輕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理查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生命裏填塞的東西愈少,就越能發揮潛能。從此,理查學會在人生各個階段中定期解開包袱,隨時尋找減輕負擔的方法。
生命的進行就如同參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單,決定背包裏該裝些什麼才能幫助你到達目的地。但是,記住,在每一次停泊時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麼該丟,什麼該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來,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美文欣賞
懂得隨時清掃自己,是一種人生的智慧。人生很多時候,隻有舍棄某些東西,才能獲得更多的東西。學會隨時清掃自己,是一種走向成功的方法。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隻有放棄過多的欲望,才能集中力量去追求成功。
孝心無價
畢淑敏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隻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
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