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生命
快樂人生的哲理
人生的快樂有很多種,心中想著什麼便能得到什麼樣的快樂。
把苦難當做快樂的人,是因為責任和使命;把孤獨當做快樂的人,是因為思考和冷靜;把平凡當做快樂的人,是因為超脫和淡然。
隻有一種快樂人生,人人都可以得到。那就是:欣賞生命。
欣賞生命
趙澤華
隨著閱曆和經曆的增加,那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變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個人簽約,沒有人可以違約。但結局一樣,過程卻可以截然不同。
思考生命是從認識死亡開始的。
最初見到死亡,我還是個沒有經曆過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種滿花草的院子裏玩“扮家家酒”的遊戲。我的小辮上插著幾朵藍紫色的喇叭花,在忙著給自己準備“午餐”——將泥土裹在葡萄葉子裏做“餃子”。
忽然,一陣驚天動地的哭聲和悲愴的樂聲傳來,我愣了一下,飛快地跑出院子。一隊長長的送葬隊伍正緩緩從門前經過。小驢車嘎拉拉軋過石子路,車上停放著一口黑漆棺材,棺材頂部和四周堆放著素潔的花圈和用金銀錫箔糊成的紙人紙馬,還有一座精巧玲瓏的紙房子和一架紡車。後麵跟著一大群身穿白粗麻布孝袍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們腳蹬白鞋,頭戴孝帽,腰間係著寬寬的白帶子,女人們用手帕蒙住臉,唱歌似的長一聲短一聲地哭泣。
我沒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樣追著隊伍又喊又跳,就那麼呆呆地站在路邊,頭上還插著幾朵藍紫色的喇叭花。這事過去很久,我都不能夠忘記,那樂聲裏所訴說的生命的秘密和悲涼,是那麼深那麼痛地開啟了我小小的心靈。
以後我長大。在20多年的生命裏,先後親眼目睹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親的死亡。他們三人是我最摯愛的親人,母親給了我生命,而外祖父、外祖母撫養了我。
他們都曾在病痛中掙紮良久,然後默默離去,沒有留下一句話。但他們今生所給予我的嗬護和愛是那麼久遠地深植在我的生命中。十幾年過去了,留在我心底的依然是一份抹不去的痛楚。
19歲,在一場車禍中,我也經曆了死亡,曾在生與死織成的暗夜裏掙紮了7天7夜。當時醫生告訴唯一守候在我身邊的弟弟說我隨時可能死去。17歲的弟弟不知如何準備後事,他隻是哭隻是不相信,不吃不睡一直守在我的床前。
活過來以後才明白:死亡就是對這個世界毫無感知,沒有愛沒有恨沒有快樂,當然也沒有痛苦。由此也才徹悟,那愛那歡樂,連同痛苦也都是如此珍貴,因為它標誌生命的存在。
後來,我做了母親。第一次在產院的育嬰室門口看到那麼多千姿百態的小生命。那些天使一樣的嬰兒,有的在安詳地熟睡,有的揮舞粉嫩的小拳頭大哭,好像在抗議沒有經過他同意就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站在那裏我禁不住淚水盈盈:這些生動可愛的小生命不同於死亡帶給我的,他們在我的內心深處激起一種真正聖潔美麗的感覺。我又開始問自己那個久已困擾的問題:生命是什麼?然後我對自己說:生命,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有著不同的量和質。
隨著閱曆和經曆的增加,那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變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個人簽約,沒有人可以違約。但結局一樣,過程卻可以截然不同。我想要說的是,由於我對於生命的愛以及對生命越來越接近本質的認識,我的生命會變得單純明淨。在學會奮鬥的同時,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賞生命的自然和美麗,而這些,多半與利欲和物欲無關,沒有利欲和物欲的參與,我也照樣獲得許多快樂。
我喜歡秋夜,靜聽窗外風旋落葉的聲音和秋蟲的低吟,似乎聽一份幽怨,又聽一份安然。喜歡雪後初晴潔白的路和屋頂,喜歡聽屋簷下雪水融化,滴落在鬆軟的泥土裏。喜歡清晨一兩聲婉轉悅耳的鳥鳴,好像整個世界都被喚醒並且變得清新。
喜歡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也同樣喜歡《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那份美麗的憂傷。喜歡騎單車從高坡上飛快地下滑,讓清爽的風柔柔掠過麵頰將我黑發向後高高揚起。尤其喜歡在窗外無聲無息飄落細雨的時候,那細致晶瑩的雨簾給我一種可以遮蔽的寧靜和安全感,隻開一盞台燈,讓金黃的光暈暖暖地罩著我。再放下白色紗窗簾,擁被讀一本好書,那一刻真覺得做神仙的快樂也不過如此。
喜歡和愛人分飲一小杯紅葡萄酒,喜歡把細長的手指插進他濃密的黑發,感受他的溫柔和愛意,喜歡和他在寒冷的冬夜裏靜靜相對,在臥室的書桌前,他讀外文我讀詩。夜深了,我會起身為自己也為愛人加衣,再端來一碟巧克力夾心餅,一杯清香的熱茶。彼此相視一笑,那瞬間的美麗便是永恒了。
我並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虛榮,我隻把握住實實在在的生活。
讓我告訴你:擁有並懂得珍惜,這就是快樂美麗的人生了。
美文欣賞
欣賞生命隻有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思考生命和超越對生命時。因為思考著生命時,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沉重;超越了生命時,我們會發現生命的美麗。
麵對得到
曹明華
我們以躊躇不決來守住我們的無限感,可是時間不放過我們,生命在催促我們,甚至可以向我們收回!連躊躇不決的權利都最後失去。
誰說過的?在你得到什麼的同時,你其實也在失去。
得到。我們的得到總也是具體的、有形的、有限的。比如愛情,你得到的其實是許多種之一,而在想象中、在得到前才是無限的,才擁有無限多的可能。
盡可能豐富的人生,也隻是人生的一種,你無疑是失去了關於單調人生的那份體驗。長年累月就隻有那麼稀少的幾位朋友,閉門靜守的習慣,每每黃昏獨自漫步的滋味,又將是怎樣的呢?
當我們呱呱落地什麼都不擁有時,我們是無限的,我們麵對無窮多的可能。當這個小生命穿上了第一件肚兜的刹那,就決定了他第一次隻是穿它而不是穿任何其他的,就失去了第一次“其他”的機會,就破壞了他的第一個無限感。
在青春期前,關於“愛”的可能也是無限的。當你得到了一個具體的愛人,便凝固了其餘的可能。而當你有了一大堆愛人,可任你將感情隨意拋灑之際,你甚至更慘,你肯定是失去了畢生隻愛過一個人的全部體驗(像許多美麗的故事所描寫的那樣),而且這種可能再沒有了。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失去。為了不失去,我們延緩決斷的時間。
無限感對我們說——你可以是……你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們以躊躇不決來守住我們的無限感,可是時間不放過我們,生命在催促我們,甚至可以向我們收回!連躊躇不決的權利都最後失去。
當我們已完完全全踏入了成人的行列,做小孩子時所擁有的萬般選擇可能的感覺當然也最後失去,最後失去了。
為什麼追求時的心境不同於得到後的心情?為什麼會“不過爾爾”?
——當一個渴望達到之際,那份無限感也隨之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