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妻子送到了醫院,但一切都已為時太晚。妻子彌留之際,對他說:“現在,我承認我錯了,我不該把這件事情一直懷恨在心,這些年,我不應該這樣對你。我死以後,你再找個合適的女人一起過吧。”黃凱嚎啕大哭。
張葉死後三個月,黃凱也去世了。他患的是胃癌,一年前的一次體檢中發現的,但他也沒有告訴她。他臨死前對女兒說了一句讓女兒莫名其妙的話:“你媽媽原諒我了,我死而無憾。”
後來,夫妻倆的一位醫學專家朋友對他們的女兒說:“你爸爸和你媽媽的病,都是因心情長期抑鬱造成的。假如你媽媽早一點兒表現出她的寬容,盡量少記起對方的過錯,淡化自己的痛苦,也許完全是另一種結果……”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總是念念不忘。沉重的心理創傷,需要大度寬容之心來醫治。哲學家艾倫特認為:一個人隻有做到寬宏大量,才可以抑製住這種沉痛的回憶。
也許,我們做不到那般寬宏大量,但隻要我們有心,轉移自己的注意目標,我們就一定可以淡化別人的過錯,淡化別人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苦。特別是我們很親近的人,無心的過錯帶給我們的傷痛。
在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哲學家奧克姆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十分不滿,認為它隻限於繁瑣的概念演繹,卻丟棄了問題的根本,故提出要用“剃刀”將不必要的東西除掉。這則典故如今演化為我們做人做事的定律——奧克姆剃刀定律。它告訴我們,對於我們生活中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我們盡可以將其大刀闊斧地削減;對於那些已經發生且不能改變的他人對我們的傷害行為,我們也要盡可能地忘卻,或者淡化其影響。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集中我們更多的精力,更有效率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的輕鬆而美好。
人之一生,瑣事無數。若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傷腦筋,實在是耗費時間,浪費人生,作一些無謂的犧牲。如此,何不開闊胸襟,忘卻許多不愉快的經曆呢?不要因一些小事的幹擾而失去理智,要集中精力去追求我們的目標。人生隻有短短的幾十年,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寶貴的時光,真是不值。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成倍地擴大著。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脹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忘卻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傷痛,為了更好的記憶,記住那些對我們有價值的事情。
生活的磨難太多。我們要善於有所記憶,多記憶那些光明、美好、溫暖的東西,給自己更多的鼓勵、信心,而不要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讓自己陷入人生的黑暗、淒涼甚至絕望之中。麵對那些無用的牽累、往日的苦難、生活中的嫌隙與不快、他人的仇恨等人生負麵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善於淡化其記憶,或者幹脆忘卻。要能夠放下,給自己心靈減壓,以求得解脫,減少束縛,輕裝上陣。
上岸後,難道我們還要緊抱木筏不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