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他們來到了一處河邊,吉伯與馬沙為了一件小事爭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於是,馬沙就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你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大石頭上,而將他打你耳光的事寫在沙灘上?”
馬沙這樣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了我一命,至於他打我的事,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我會忘記得一幹二淨。”
我們應該學習馬沙這樣的選擇記憶和忘卻的做人方式。在生活中,他人對自己的恩情不可不報,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自己對他人的怨仇卻是能夠不報盡量不報。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淡化或者忘卻自己對他人的怨仇,我們便會贏得更多的朋友,我們的心靈便會更加輕鬆自在,世間便會少了許多的傷害。
在生活中,有人傷害了你,也許是昨天,也許是今天,也許是很久以前,往往使你很難忘卻,從而導致你陷入傷痛之中。這時,如果你不願寬容別人,不懂得忘卻他人的傷害,淡化自己的傷痛和仇恨,隻會給自己帶來不盡的痛苦。
曾經有一對深深相愛的校園戀人,女孩張葉的父母都是學校所在城市身份顯赫的人物,而男孩黃凱則是一位農民的兒子。但畢業時,張葉還是死心塌地地跟了黃凱,她放棄親情和前途到了黃凱的家鄉,在一個鄉村中學裏教書。她很安心於現在的生活狀況,兩相廝守,不慕浮華。
由於黃凱的工作出色,又是縣裏唯一的名牌大學生,很快便在教壇上脫穎而出,短短10年內,從教導主任一路升遷到教育局局長,仕途上可謂一帆風順。
當局長那年,黃凱才37歲。夫妻雙方對於如此美好前途深感欣幸。隻是身在官場的他卻常常身不由己,每天都有對付不完的應酬,好在張葉對此毫無怨言。
但一次偶然的事情徹底破壞了他們的美好生活。一次酒醉後,一位崇拜黃凱日久的靚麗女子主動為他獻身。事發後,他誠惶誠恐,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妻子。但當事情過後多日還是什麼事情都沒有時,男人的血性便又被那個靚麗的女子點燃。在妻子出差的那段日子裏,黃凱默許了那個近乎瘋狂地愛他的姑娘上門同床共枕。
終於,他們偷情的場麵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提前回家的妻子麵前。妻子沒有大吵大鬧,而是微笑著放那個姑娘走,並且關照她不必太緊張,說著還幫那個嚇得渾身顫抖的姑娘理好零亂的衣裙。
偷情的姑娘走了,張葉卻沉默了,從此不再單獨與黃凱說一句話。隻有當他的下屬來時,或是女兒在家時,張葉才會和他說話,而且顯出十分恩愛的樣子。別人一走,她就又變成了“啞巴”。
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妻子的愛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他跪在張葉的麵前,向她懺悔請求她饒恕,請求妻子的饒恕的行動堅持了10年。10年中,他為此熬白了頭發,身體健康也大不如前。但是無論如何,妻子就是不說話。
10年後的一天,妻子第一次主動開口和他說話,她說:“我患了乳腺癌,醫生說現在部分細胞已經擴散,我時日不長了。”他聽完,淚如雨下,他抱住她一遍遍地問:“為什麼不告訴我,咱們可以找最好的醫院去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