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讀者眼裏,梁鳳儀隻是香港一位著名的財經小說作者而已。
其實,對梁鳳儀來說,寫作僅僅是一種業餘愛好。在她的名片上我們會發現:“作家”隻是其中的一個“頭銜”。一個年過半百的她居然身兼不下20個社會職務,實在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大忙人。
梁鳳儀,在生活中扮演著作家、商人、太太三種不同“角色”,寫作隻占去她每天時間的很少部分,大部分精力還要協助丈夫管理廣告、證券、房地產生意。同時,她還是一個家庭主婦。在如此眾多的“俗務”中,很難想象她居然每年還能寫兩三部小說。那麼,那些作品又是怎樣寫出來的呢?“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給你24小時,給我也24小時,那麼我少玩兩個小時,少睡兩個鍾頭,寫作的時間不就有啦。”原來是從“少玩”和“少睡”中擠出來的。
無論是寫作還是經商,梁鳳儀都稱得上是“功德圓滿”,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夫妻恩愛,兒子孝順,快樂似乎總是圍繞在她的身邊。然而,集各種“寵愛”於一身的梁鳳儀,同樣有著對人生的遺憾和情感的創傷。
縱觀梁鳳儀所有小說的封麵題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何文彙——梁鳳儀的前夫。
梁鳳儀和何文彙的初識,是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戲劇沙龍中,郎才女貌一見傾心,兩人很快墜入愛河。1972年,互生愛慕的兩人結束戀愛階段,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何文彙前往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梁鳳儀隨夫同往。到倫敦後,梁鳳儀成為一個純粹的家庭主婦,她每日在家打掃房間、買菜、做飯,過了一段恬靜安適、波瀾不驚的日子。
時間一長,聰明的梁鳳儀發現了這種平靜的家庭生活中隱藏著愛情危機。
1974年,何文彙又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梁鳳儀再次隨行。此時,何文彙薪水菲薄,不足以養家。為了生活,梁鳳儀曾在弗吉尼亞州一家餐館做了近一年侍應生,但生活還是很窘迫。這樣硬撐著直到1975年,在香港電視圈朋友的一再召喚下,梁鳳儀才回到了香港,受聘於香港佳藝電視台,任編劇及戲劇製作人。
在編劇和製作時,梁鳳儀有組織、有策劃地製作出了一些受人歡迎的節目。同時,在工作之餘,頗有一點“野心”的她成立了香港第一家“菲傭介紹公司”。雖說公司沒賺很多錢,但在香港卻造成很大影響,尤其重要的是引起了新鴻基證券集團董事局的注意。新鴻基的老板馮景禧是香港華資金融王國的當家人。他親自向梁鳳儀發出邀請,聘請梁鳳儀到新鴻基集團任高級職員,主管公關部門及廣告部門。從此,梁鳳儀正式踏入了香港財經界。她從零開始,勤奮學習,很快便成為馮景禧手下最受重用的幾員幹將之一。這段生活為她日後從事財經小說創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就在梁鳳儀在財經界大展宏圖之際,她的婚姻生活亮起了紅燈。因為何文彙遠在美國任教,對為了事業冷落家庭的梁鳳儀表示出不滿。梁鳳儀在傷心和困惑之後,作出了痛苦的抉擇。
梁鳳儀說:“女人最懦弱的時刻,永遠是麵對真情之際。因為隻有在這時,堅定的意誌才會麵臨最大的挑戰,她才會力不從心地願意屈服,準備投降。”
為了珍惜當初的那一段感情,為了挽救正在走向死亡的婚姻,梁鳳儀行動果斷,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新鴻基集團的高位,以期與丈夫重建愛巢。
談到職業女性的愛情時,梁鳳儀曾說:“職業女性的戀情,是沙場征戰後的一個歇腳站,幾時累極,幾時就伏下去小憩。隻有極少數的情況,遇上的驛站,原來是風光如畫,值得從此停下來,安居樂業,放棄再上征途。”
梁鳳儀此時決定放棄職場,專心做太太,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重視夫妻之情,也可以看出,與何文彙的婚姻,在她心頭占著多麼重的分量。
她的本意是想挽救和何文彙的婚姻生活,然而,在這點上,她卻失敗了。她本來寄予厚望的婚姻,終於還是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