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是我們心中的冰點。許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外界的困難,而是我們心中的恐懼。
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不怯懦和畏懼,最幸運的人有時也不免有懦弱膽小、畏縮不前的心理狀態。但如果這成為一種習慣,它就會成為情緒上的一種疾弊,它使人過於謹慎、小心翼翼、多慮、猶豫不決,在心中還沒有確定目標之時,已含有恐懼的意味,在稍有挫折時便退縮不前,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導致自我評價和自信心的下降,因而影響自我設計目標的完成。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摒棄害怕受傷、畏懼挫折的心理,擺正心態,以一顆健康有力的心去嚐試生活,明天才會有更好的開始。
戰勝內心的恐懼
恐懼消耗人們的精力,損害和破壞人們的創造力。心存恐懼的人是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才能的,他也無法使自己做到最好。如果處境困難,他就會束手無策,焦慮不安。
許多人遭到失敗,是因為他們老是喜歡停下來詢問自己最終結果將會怎樣,他們將來是否能取得成功。這種不斷對事情結果的詢問導致了恐懼心理的產生,而恐懼對取得成功來說則是致命的。成功的秘訣在於集中心誌,而任何一種擔憂或恐懼都不利於集中心誌,並且還會毀滅人的創造力。當一個人處在恐懼、擔憂和焦慮中時,他的思想和心態是不可能集中的。當整個心態和思想隨著恐懼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時,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收到功效。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痛苦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那些使得我們未老先衰、愁眉苦臉的事情,那些使得我們步履沉重、臉無喜色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
幾乎在所有宗教形成的過程中,恐懼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中世紀的教士們發現,恐懼能極其有效地將那些無知的群眾吸引到教堂中,並能使教士們極其有效地控製那些無知群眾的行為。無知很容易導致恐懼,以致在世界曆史的各個時期,統治者都在製造群眾的無知。
恐懼純粹是一種心理想像,是一個幻想中的怪物,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的恐懼感就會消失。如果我們都被正確地告知,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如果我們的見識廣博到足以明了沒有任何臆想的東西能傷害到我們,那我們就不會再感到恐懼了。
勇敢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心是治療恐懼的良藥,它能夠中和恐懼思想,如同化學家通過在酸溶液裏加一點堿,就可以破壞酸的腐蝕性一樣。當人們心神不安時,當憂慮正消耗著他們的活力和精力時,他們也是不可能獲得最佳效率的,他們是不可能事半功倍地將事情辦好的。
所有的恐懼在某種程度上都與自己的軟弱感和力不從心有關,因為此時他的思想意識和他體內的巨大力量是分離的。一旦他開始變得心力交融,一旦他重新找到了讓他自己感到滿意和大徹大悟的那種平和感,那麼,他將真正體味到做人的榮耀。感受到這種力量和享受到這種無窮力量的福祉之後,他絕對不會滿足於心靈的不安和四處遊蕩,絕對不會滿足於萎靡不振的模樣。
有些人整日遊蕩在充滿各種恐懼的世界裏,他們呈現出一副副布滿焦慮和擔憂的麵孔,似乎人生就是永恒的失意一樣。這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恐懼雖然阻礙著人們力量的發揮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但它並非是不可戰勝的。隻要人們能夠積極地行動起來,在行動中有意識地糾正自己的恐懼心理,那它就不會再成為我們的威脅了。
有一個文藝作家對創作抱著極大野心,期望自己成為大文豪。美夢未成真前,他說:“因為心存恐懼,我的煩惱是眼看一天過了,一星期、一年也過了,仍然不敢輕易下筆。”
另有一位創作家說:“我把重點放在如何使我的心力有技巧、有效率地發揮,在沒有一點靈感時,也要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像機器一樣不停地動筆。不管寫出的句子如何雜亂無章,隻要手在動就好了,因為手到能帶動心到,會慢慢地將文思引導出來。”
初學遊泳的人,站在高高的水池邊要往下跳時,都會心生恐懼,如果壯大膽子,勇敢地跳下去,恐懼感就會慢慢消失,反複練習後,恐懼心理就不複存在了。
如果一個人麵對令他恐懼的事情時總是這樣想:“等到沒有恐懼心理時再來做吧,我得先把害怕退縮的心態趕走才可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把精神全浪費在消除恐懼感上了。
在不安、恐懼的心態下仍勇於作為,是克服神經緊張的處方,能使人在行動之中,獲得活力與生氣,漸漸忘卻恐懼心理。隻要不畏縮,有了初步行動,就能帶動第二、第三次的出發,如此一來,心理與行動都會漸漸走上正確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