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詐型性格是一種很陰險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規範的拘束,為所欲為又善於偽裝,工於心計又長於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兩麵三刀,出而反爾,極度善變。當然這是統治階層常用的技巧,也是他們生存的必要條件。
然而人們通常不信任狡詐的人,因為他們心地大多不善良,有害人之心,他們也不配取得別人真誠的信任,這種人人們經常惜其才而歎其為人。
1.慈禧陰險狡詐唯我獨尊
慈禧是清朝最後一個擁有實權的統治者,影響並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慈禧進宮之初是一個小小的貴人,但她不甘寂寞,用心等待、想方設法接近皇帝,同時又頗費心機地籠絡周圍得力的小太監,用為心腹。漸漸地,梳頭房的小太監安德海和她熟悉起來。“奴隨主貴”,他使出渾身的解數來博取慈禧的歡心,同時也想方設法替主子打聽皇上的行蹤嗜好,為貴人創造沐浴龍恩的時機。不久,還真讓主仆倆逮到一次機會。
這一天,鹹豐皇帝帶著幾個貼身太監到禦花園中散心,忽然,一陣悠揚悅耳的江南小調若隱若現,歌聲婉轉清柔,如同南國撲麵而來的春風,足以使人心旌搖蕩。鹹豐帝不禁聖心歡悅,循歌追去。不用說,唱歌的人正是入宮不久的蘭貴人。蘭貴人自幼隨父親在江南,熟悉南國的絲竹音韻,加上她頗有心計,便精心安排了這次邂逅相遇。果然,這次得幸後,蘭貴人的身影便牢牢嵌在年輕皇帝的心中。
沒過多久,她為鹹豐生了個兒子——載淳。母以子貴,再加上慈禧的用心周密,短短六年間,她由一個普通秀女連升數級,成為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後的貴妃。
工於心計的慈禧不滿足於每天後宮閑逛,就把目標轉向了國家大事。
鹹豐皇帝的頹廢消沉,為那拉氏幹預朝政提供了契機。此時是懿貴妃恩寵獨邀的一段時間,那拉氏原聰慧過人,對政治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最初,她見鹹豐皇帝為應付奏章而忙得焦頭爛額,有心體恤皇上,便替他在大臣們的奏章上圈點,也好讓皇上有選擇地看,皇上不但不怪,還頗為讚賞,漸漸地,她膽子越來越大,開始對朝臣的奏章簽署意見,評斷是非長短,甚至在鹹豐帝遇到難以判斷的大事時也參與決策,提供意見。
沒多久,英法聯軍進北京,鹹豐病死熱河。6歲的載淳繼位,由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輸弼幼帝“讚襄一切政務”。賜給皇後鈕祜祿氏和載淳“禦賞”印和“同道堂”印各一枚,作為發布諭旨鈐用,那拉氏以皇帝生母身份代行小皇帝的職權。當時人稱輔命大臣與兩宮太後、皇太子間互相牽製的局麵為“垂帝輔政,蓋兼有之”。
對於這種安排,慈禧且喜且驚。喜的是自己手中掌握著“同道堂”印鑒和皇兒載淳,又有皇太後的封號,不致於立即招致殺身之禍;驚的是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憑借先帝遺詔輔政,隨時會對自己孤兒寡母發難。尤其是肅順一向專橫霸道,看不起女人從政,對那拉氏的限製、反對最多,今後怕是羽翼更強,難以對付。此時慈禧野心急劇膨脹。她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肅順成為“多爾袞第二”,而自己成為別人刀下任意宰割的羔羊。她要孤注一擲,通過政變來鏟除政治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把大清國的政權牢牢抓到自己手裏,熱河行宮的一片悲戚之聲中,隱約透露著點點殺氣。這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野心頗大,又詭計多端的慈禧使出千般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慈禧最終爭取到了慈安太後和恭親王的支持,發動北京政變,除掉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大臣,排除異己。她又露出陰險、殘酷的個性,使反對她的人一個個的消失。
經曆了北京政變之後,慈禧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做人上都明顯的成熟起來。她能夠爭取到垂簾聽政,無疑將國家大權的一半抓到了手中,另一半,還得暫時留在恭親王手中,而狡滑的慈禧隻是借恭親王之手存放一下。
慈禧並不在意比她名份還高的東宮太後慈安和她共同執政。慈安太後性情溫順、善良,為人厚道,對政治沒有太多的主見和熱情。對慈禧的舉動也聽這任之,一向把慈禧當作自己的姐妹看待,所以兩宮太後在執政初期相當和睦,慈禧諸事還要依賴東太後的尊貴身份。
對恭親王,慈禧更加倚重。恭親王在洋人當中聲望良好,又助慈禧完成政變,在朝中也如日天。慈禧內倚太後的聲望,外借精幹小叔的鼎力協助,開始實現個人的政治抱負。
兩宮太後聽政之初,朝廷內外並非人心順服,不少官員心存觀望,要看一看這兩位年輕寡居的太後的手段。此時,農民起義峰煙四起,而腐敗的朝庭大員一味退卻,為震懾百官,樹立威德,慈禧下令將兩江總督何桂清革去從一品官,就地立斬,以戒軍心;隨後,她又下令將平日裏跋扈驕蹇、藐視朝廷的兵部左侍郎、護軍統領勝保捉拿進京,以“冒功侵餉、漁色害民”的罪名處死。斬了何、勝兩人之後,的確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西太後的威儀,再也無人敢怠慢朝事,統治秩序得以初步恢複。此時,權欲熏心的慈禧把目光又放回了恭親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