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種性格特征的人,有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韌性,尤其是麵對挫拆和困難的時候。其內涵是勇猛和頑強,果斷而又自信,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靠著這一思想為向導,他們把目標聚集在某一點,專注於一事,把信仰當一種責任去追求,以便自己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充滿奮鬥的意義,超脫本體的渺小。
但他們的執著往往流於偏執,好表現自己,麵對生活的考驗,會有些力不從心,也容易走向社會的反麵,成為社會的叛逆,自己也陷入絕望和痛苦之中。
1.為正議絕不屈服
1968年4月4日,美國田納西州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被暗殺了,所有關心人權的人們,都為這一事件而悲憤,整個世界也為之震驚。
這時,距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已經有100多年了,但黑人仍然沒有完全自由,他們仍受到各種歧視,沒有被白人社會承認,而馬丁·路德·金為此終生努力,始終沒有停止過。
馬丁·路德·金出生於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的黑人家庭。幾乎從他記事之日起,就深刻地體會到了屈辱和不平。因為大城市裏,黑人被禁止進入專為白人設的學校、戲院、餐館、公園等場所。這種把人分成優劣、歧視黑人的行徑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靈,使他在潛意識中萌發了改變現狀的決心。
馬丁·路德·金聰敏過人,他中學沒念完,15歲就進入大學學習。大學畢業,他成為了一名牧師。以後,他又取得波士頓大學神學博士學位。1954年,教會派他到蒙哥馬利市擔任牧師之職。
1955年12月1日,這天晚上,一輛公共汽車在街中心的一個車站停下後,黑人女裁縫帕克斯提著許多東西上了車。當地法律規定,公共汽車的前排座位是給白人乘客享用的,而黑人乘車隻能站在車廂的後麵。帕克斯當時實在太累了,而且當時車上隻有稀稀拉拉的很少幾個乘客,所以帕克斯就把法律一事放在了腦後。
上車以後帕克斯就在前排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汽車停靠下一站時,上來了幾個白人,司機吹胡子瞪眼地嚷道:“黑鬼,還不滾到後麵去。”黑人乘客紛紛離座躲到車廂後麵,帕克斯因為太累了,仍坐著不動。
蠻橫的司機見狀不禁火冒三丈,立即叫來警察,把疲憊不堪的女裁縫關進了監獄。
在本城黑人中帕克斯是很受人尊敬的,因為帕克斯在平日裏對人非常熱心。當她被捕的消息傳開後,黑人們群情激奮。
為了聲援帕克斯,黑人推選了26歲的馬丁·路德·金牧師為代表,開始到處演說,馬丁·路德·金雖然當時非常年輕,但是卻敢作敢為,有一股拚勁,再加上他的演說卻非常鼓舞人心。他號召全城的黑人在法院審理帕克斯一案時,一律都不要去乘坐本地的公共汽車,除非當局保證黑人在公共汽車上能得到與白人平等的待遇。
堅定的馬丁·路德·金知道要想黑人和白真正平等,隻能依靠黑人們自己的奮鬥,他相信並堅持著這一信念。
當時大多數黑人並不相信這場鬥爭會取得勝利,可是當他們聽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說以後,都非常積極地響應了他的號召。一時間所有的黑人都寧可步行十幾裏路上下班,也不去乘坐公共汽車了,這一場運動一下子使汽車公司的收入下跌了65%。
他的堅強,不懈的努力使他成為黑人們的精神領袖。
黑人抵製乘坐公共汽車的運動還在繼續進行,蒙哥馬利市對此事已經沒有辦法了,三個月以後政府隻好以“非法組織人民抵製乘坐公共汽車”的罪名,逮捕了馬丁·路德·金牧師以及他的戰友仃刁。
馬丁·路德·金被抓以後,黑人運動更是日益高漲,後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隻好宣布在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歧視違反憲法,並釋放了馬丁·路德·金等人。
馬丁·路德·金出獄後,他的性格使他一刻也不放鬆,立即到全國各地去組織、發動黑人和白人一起反對種族隔離的法律。但是他主張用和平的方式進行鬥爭,並不讚成使用暴力,他清醒地知道在和平年代,暴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963年他率領二十五萬黑人和白人和平進軍華盛頓,當遊行隊伍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的廣場上時,他發表了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們堅定地認為這條真理是不用證明的——人人生下來就是平等的。”他用不可辯駁的事實,痛斥了種族歧視政策。第二年12月,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之後,他為爭取黑人選舉權而奔走,由於他的努力,國會通過了新選舉法的修正案。他為黑人贏得了公民選舉權。但是,馬丁·路德·金的這一切努力遭到了種族主義者的嫉恨,他們用非常卑劣的手段暗殺了馬丁·路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