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這個一代豪傑,世紀巨人,曾經給祖國帶來巨大聲譽和災難的人,在他囚禁期間和他死後,成為全世界人的偶像,民間到處流傳著拿破侖神話。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他的兒子率軍艦接回拿破侖的遺骨,這一天,巴黎數不盡的群眾,冒著嚴寒,迎著風雪深情地護送靈柩穿過凱旋門到塞納河邊的古老建築——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圓頂大堂,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經過二十年的浩大工程,他被安葬在這裏,他一生的自強不息,一生的戰鬥不止直到這一天終於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3.永不低頭的硬漢海明威
他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200多塊彈頭彈片,沒有讓他倒下;無數的退稿、無數的失敗,無法打倒他;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了起來;最後,因不願成為無能的弱者,他用獵槍打死了自己,他就是美國傑出的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
海明威無畏於艱難險阻,沒有困難和挫折嚇倒,獨立而又頑強地奮鬥,他的性格應是所有男人的榜樣。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樹園鎮,他的父親是本地頗有名氣的外科醫生,行醫之餘,喜歡釣魚、打獵等戶外活動,很小的時候,海明威就從父親手裏得到了魚杆和獵槍。母親出身於有教養的家庭,喜歡藝術,熱衷於宗教活動。母親力圖培養海明威的音樂才能,但大自然對他有更大的吸引力。
海明威十歲開始寫詩,十七歲時發表了他的小說《馬尼托的判斷》,上高中期間,海明威在學校周刊上發表作品。
14歲時,他曾學習過拳擊,第一次訓練,海明威被打得滿臉鮮血,躺倒在地。但第二天,海明威裹著紗布還是來了。20個月之後,海明威在一次訓練中被擊中頭部,傷了左眼,這隻眼的視力再也沒有恢複。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高中畢業,他不想上大學,他報名參軍,因左眼視力,未能應征。通過叔父的介紹,海明威成為堪薩斯市《明星報》的見習記者。在這裏,他學到了最初的文字技巧。《明星報》有“文體風格單”,如“要用短句”,“用活的語言”,“用動詞”,“刪去形容詞”等,海明威很快掌握了這些技巧並形成自己的文字風格。
1918年5月,海明威誌願加入赴歐洲紅十字會救護隊,在車隊當司機,被授予中尉軍銜。7月初的一天夜裏,他的頭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傷,人們把他送進野戰醫院。他的膝蓋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彈片和機槍彈頭多達230餘片。他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有些彈片沒有取出來,到死都留在體內。他在醫院躺了3個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頒發的十字軍勳章和勇敢勳章,這一年他剛滿19歲。
海明威回國後到了密執安北部,租了一間房子開始專心寫作,但寄出的作品紛紛被報刊編輯部退了回來。他很苦惱,但沒放棄。
在家鄉橡樹園,海明威與比他大8歲的姑娘哈德萊完婚後,他們來到了巴黎,他認識了文學界的頭麵人物:龐德、斯泰因,他們很器重聰明、勤奮、創作熱情高的海明威。
1926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也升起來了》問世,博得一片喝彩。被譯成多種文字,成了20年代的典範之作。這部作品用美國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話“你們都是迷惘一代”作為題辭,從而產生了一個流派。小說寫了一群一戰後流落在巴黎街頭的英美青年內心苦悶,對未來喪失信心。海明威對此深有體會,他也曾在絕望、迷惘中掙紮過,但與他們不同的是,他很快從那種情緒中擺脫了出來,寫作、進取、立誌有所作為。
1929年,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問世,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短短四個月內,就銷出了八萬冊,以後又不斷再版。
海明威成名後,經濟收入不菲,加之他的第二任妻子保林家境闊綽,他們過著豪華富裕的生活。他們定做了遊艇,開始到處冒險。1933年,他去非洲打獵和旅行,並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書。1936年,寫成了短篇小說《乞力馬紮羅的雪》和《麥康伯短暫的幸福生活》。這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說,均被改編成電影。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第二年年初,他以北美報業聯盟記者的身份赴西班牙采訪,並拿起武器參加了戰鬥,馬德裏陷落後他離開了西班牙。
1939年,他完成了他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小說出版後,他與妻子保林離婚。不久,他和作家瑪莎結婚,一起來到中國度蜜月。他作為戰地記者,采訪了我國抗日戰爭。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海明威參加了海軍,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參戰,他改裝了自己的遊艇,配備了電台、機槍和幾百磅炸藥,他在古巴北部海麵搜索德國的潛艇;如果發現,就全速前進,撞擊敵船。海明威指揮船員在海上追蹤德國潛艇近兩年,始終沒有找到相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