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負型的人純屬自信的失去了理智,狂妄自大,自以為是,難以接受他人的意見。做事矜持武斷,固執已見,又持才傲物,自認為是天下第一,唯我獨尊。這些人脾氣往往很暴躁,使他人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自負的人不會靈活地辦事,又缺乏必要的交際能力,並且情緒波動很大,喜歡感情用事,缺乏冷靜和理智,往往陷入痛苦的折磨而不能自拔。
1.自以為是,自斷前程
二戰為美國製造了許多傑出的將軍,麥克阿瑟就是其中一位值得讓人們記住的。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這樣評價過麥克阿瑟:“麥克阿瑟是美國的一個巨人,一個體現了傳奇人物的一切矛盾和對比的傳奇式人物。他是善於思考的知識分子,又是威風凜凜、自負的軍人;他是專製者,又是民主主義者;他天生口才好,演說時感染力很強,丘吉爾式的雄辯可以鼓舞千百萬人——也使大多數自由派無招架之功。”
作為美國曆史上傑出的五星上將,當之無愧是優秀的人物。二戰中,他出任遠東盟軍統帥,以過人的膽識、堅強的意誌,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戰績和榮譽。戰爭中,麥克阿瑟有叱吒風雲、運籌帷幄的韜略,有臨危不懼、親臨戰場、出生入死的戰爭經曆。在實際工作中,他也有狂妄自大、惟我獨尊的一麵。他的剛愎自用、恃才傲物使他很難處理好上下級的關係,以至最後斷送自己的前途。
麥克阿瑟將門出生,他的父親曾經擔任入侵菲律賓的美軍司令。他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在這個美國將軍的搖籃裏,他學習了4年,非常用功,表現出優秀的軍事領導能力,成為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學員。1902年,他以全優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擔任美軍第42師參謀長。晉升上校軍銜。他所在的師在歐洲戰場戰鬥了大約4個月,因戰功卓著,成為赫赫有名的部隊。在戰爭中,麥克阿瑟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不戴鋼盔和防毒麵具。他在戰場上中過毒氣,機關槍子彈燒焦過他的軍衣,一年中曾兩次負傷。
但是,麵對這一切,他毫不畏懼地對部下說:“整個德國也製不出能打死麥克阿瑟的炮彈。”
他的勇敢和無畏的精神為他贏得了榮譽,他是獲得勳章最多的軍官之一,並成為當時聞名的軍官。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麥克阿瑟被委任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西點軍校曆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在任期間,他對軍校的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使它更適合於現代化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需要。
1925年,麥克阿瑟被提升為少將,他是美國陸軍中最年輕的將軍。1930年,50歲的麥克阿瑟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他所創造的奇跡,更體現在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傑出表現。
在太平洋戰役中,他提出了獨特的“蛙跳戰術”,即向幾個重要目標的國家發動跳躍式進攻,集中兵力,打開一條通向日本東京的道路的作戰計劃。當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金和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都不同意他的計劃。
麥克阿瑟沒有顧及自己的處境和上下級的關係,堅持他的“蛙跳戰術”,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他的自信給他帶來良好的榮譽,但也令他漸漸失去理智,便加偏向剛愎自用,行事武斷,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在收複菲律賓的問題上,美軍一些具有決策權的將領們與他也有不同的看法。五角大樓認為麥克阿瑟的計劃有些冒險,參謀長馬歇爾認為,如果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將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羅斯福支持麥克阿瑟的方針,美國很快占領了菲律賓。
1950年秋天,聯合國軍被堵在朝鮮半島東南角的釜山。假如麥克阿瑟對釜山發動進攻,他的軍隊必然遭受重大傷亡。他采取了攻其不備的戰術,突然從朝鮮半島的西海岸港口仁川登陸,登陸取得了成功。關於朝鮮戰爭的性質另需討論,這裏僅就麥克阿瑟的戰術看,與他的自負的性格不無關係。
二戰後,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也取得了成就。
麥克阿瑟涉足政壇以來,他的自負個性使他與上級的關係及各屆總統的關係都不融洽。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時期,美國的一些退伍軍人及家屬到華盛頓請願,要求政府發給現金津貼,麥克阿瑟去現場阻攔,在任總統胡佛指示不要動用軍隊對付示威者,但麥克阿瑟不予理睬,用軍隊驅散了示威群眾。
二戰期間,麥克阿瑟來到菲律賓,他想把菲律賓變成“太平洋的瑞士”,羅斯福對此表示懷疑,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麥克阿瑟就站到了菲律賓總統奎鬆一邊。結果,麥克阿瑟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援助,反而離開了他服務了38年的陸軍,失去了陸軍部的官職。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盡管對麥克阿瑟印象不佳,但仍相當重用他,他成為日本的絕對統治者。在沒有經過華盛頓批準時,擅自將駐日美軍削減一半,杜魯門對此大為惱火,兩人關係極為緊張。戰爭結束後,杜魯門兩次邀請他回國參加慶典,但均被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