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3)

者忙道:“哇塞,這位小兄弟何故前來如此這般……”那人回身抱拳作揖道:“我們是梅山蠻,是世居雪峰山區的瑤人,今日發現公安捉了已失蹤千年的梅山老祖,我們特意前來接教主回去的。抓緊時間,路上再解釋。”老者同小祖師輕鬆的鑽了出去,太歲母肥胖的身子自然伸展變長,伸縮間已然出牆,大家遂放下心來。院後早有一頂寬大滑竿等在那裏,兩名壯漢伺候太歲母坐了上去,太歲母擺動肉褶示意,招呼小祖師也爬上來,用肥大的肉褶抱著她。眾人在月光下迅速的前行,一會兒就消失在山穀之中了。原來在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嶺山脈以北,湘沅二水之間成西南—東北走向麵積近5萬平方公裏的雪峰山區,自唐末、五代以來這一地區由被稱為“莫徭”的瑤族人所居住,統稱“梅山蠻”。梅山蠻“舊不通中國”,隨著漢族中原文化的不斷南下,洞庭湖南平原和湘江、資江流域均已開發,地處湘中的梅山狩獵文明,與後來居上的農耕文明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而西遷。“梅山蠻”長期居住山林,勇猛頑強。曆代統治者想用武力征服他們,但都沒能成功。他們奉信巫教,他們祭祀的梅山神祉與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逐漸被視為“狩獵神”。作為一種原始狩獵巫儀圖騰的梅山老祖在後來的梅山神祭祀中出現是在1000多年以前,根據祖上的傳說則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間,宋太宗調潭州兵馬鎮壓梅山蠻,俘峒民男女老幼二萬餘正待處斬,此刻山穀中地下鑽出數以千計的太歲來,它們全身*,渾身肥胖如同肉球般樣,其中最大的一隻首領頭上生有獨眼,但見它一聲令下,太歲們一齊放屁,登時熏倒宋兵,解救了所有族人,這是世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毒氣戰。後來族人將其奉為梅山神,世代供奉。老者聽罷述說,由衷地增加了對太歲母的崇敬之心,暗自佩服不已。黎明時分,來到了大山深處的一所山寨,村中早已準備好了迎接梅山老祖的祭祀活動。村長是一位敦厚的老頭,帶領著族人恭恭敬敬地請梅山老祖進寨,刹那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竹笙禮樂響起,祭祀活動以“椎牛”儀式為先導拉開了帷幕。在遠古時代,人們相信:血不僅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自然流體,而且還是生命的精華,是靈魂的居所和載體。血有靈性,也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即便在離開動物或人體之後,這種生命力還繼續存在,因此被看作是複活再生力量所在。為了讓大地豐產而獲得“再生”的力量,原始人就用鮮活的血液來祭祀神靈。 早在狩獵時代,牛就是人們重要的食物與衣物的來源。在與大自然的交往中,人們看到,隻有牛血,才是數量最多、並且最容易獲得到的血源。因此,用牛作祭品,以牛血祭祀大地的儀式是上古社會巫儀中的一種普遍儀式。祭祀堂前已經綁好了一黑一白兩頭牯牛,村裏的巫師於地樓右方的中柱下擺5個酒碗和一簍糯米飯及糯米粑等食品,敬祭家先,並祈告祖先找回了當年的救命恩人獨眼太歲梅山老祖雲雲。村長率先代表族人向梅山老祖許願,然後執矛朝著牛左前腿上的石灰圈椎去,族人們接連上來接過矛來繼續椎擊,不久,牛即被椎倒在血泊之中,祭祀大地之神的血慢慢地滲透到地下。一片歡呼雀躍之聲,小祖師實不忍心再看,轉過臉去。這邊鑼鼓響起,巫師率眾人圍著太歲母繞場三周,開始跳起了名為“跳鼓髒”的祭祀舞蹈。這時,一個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青年跑來,告訴村長縣公安局組織了大批人馬前來搜捕梅山老祖,不光有一個武警中隊,據說隨行的還有省裏下來的生物學家。族裏的老人們緊急商議,最後認為梅山老祖還是暫避一時為好。老者告訴了族人們原計劃是前往貴州黔西北,一來可以暫避風頭,二來救人也是緊迫之事,待事情辦完後再視情形而定,大家想來亦無其他良策,如此安排也好。村長挑選了幾名身強力壯的青年,扶太歲母和小祖師上了滑竿,一行人沿著雪峰山西麓往貴州方向而去。全村寨男女老幼跪倒一片,含著眼淚拜了又拜,遙望著老祖遠去的身影。兩日後,太歲母一行人抵達貴州地界,已有赫章夜郎族人前來接應,那幾名梅山蠻瑤族青年戀戀不舍而回。太歲母化裝成大肚子孕婦坐上了族人開來接應的麵包車,足足占據了半輛車的位置,老者同小祖師坐在了前麵,一路風馳電掣般的沿公路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