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人辦事不要強人所難
有些求人辦事的人,總認為被求者一定神通廣大,辦什麼事金口一開,大筆一揮就成。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強人所難,是辦事過程中的一大禁忌。托人辦事,要考慮到人家是否能辦得到。如果人家誠心誠意向你表示他愛莫能助,就不能強求人家非給你辦成不可。
有的人做什麼事都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根本不在乎別人有什麼困難,一旦自己有事相求,就要求別人非答應他不可,不然,就像人們說的,“王八咬人不撒嘴”,非給鬧出個結果來。
周藝一次求領導辦事,她頻繁地往領導家裏跑,尤其在下班以後,也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在領導家一“泡”就是幾個小時,和領導東拉西扯套近乎,領導雖然在談話中笑臉相對,但是事情終歸是沒有辦成。
這件事情讓周藝感到很奇怪,這麼多天下來已經和老板混熟了,事情應該很好辦才對。但結果卻很讓人失望。
周藝以為這樣,就能獲得領導的好感,事情就好辦很多,殊不知,這種行為不管有心無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會使人很不耐煩。
求人辦事絕對不能強人所難。如果對方不願幫忙,也不能因他不幫忙就讓他難堪。他不願意肯定有不願意的理由,求人者就應該體諒對方的難處,另想辦法。如果對方有顧慮,就應給他充分的考慮時間,千萬不能因對方一時沒有答應便意氣用事,強人所難。
你在求別人辦事的時候,別人會拒絕。而此時你卻覺得對方明明能幫卻不幫,心裏會對對方懷恨在心。其實,求人辦事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更是一件對方有權選擇幫與不幫的事情,別人有時不幫你,並不是不想幫你,也許他也有難言之隱,不得已,所以才不能幫你。因此在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試著去理解別人的難處,而不是將對方沒有幫你這一筆深深地劃在心上,牢牢地記下,在下次別人找你辦事的時候,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孫曉得知老同學趙卓的親戚在政府部門掌權,便找趙卓,希望能通過趙卓的親戚把她從鄉下調到城裏。趙卓見老同學相求,雖猶豫但還是答應了。趙卓問過他的親戚後,親戚說無法辦,趙卓便向孫曉說明情況。但孫曉卻認為是趙卓不盡心,立即拉下了臉說:“你真不夠朋友,這麼一件小事都不幫忙。”說罷便轉身走人,趙卓感覺自己費力不討好,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原打算講完這件事後,還要說另一個和他關係不錯的人,也有可能辦成這件事,但看孫曉的態度,他也不敢再說這,曇關係了,他怕如果再辦不成,不知孫曉會怎樣對待他了。
孫曉的這種意氣用事的做法,就是不講分寸,是托人辦事時:聶為忌諱的。當你有事需要求人幫忙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不斃不顧朋友是否情願。比如你想要朋友跟你一起去參加某項活動,朋友表示出猶豫。這時,如果你再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就會使朋友感到左右為難,如果他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難堪。對你的所求,若答應則汀亂自己的計劃,若拒絕又在情麵上過意不去。或許他口頭表示樂意而為,但心中就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所求時,應該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朋友方便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
老趙在某縣的公安局工作,是公安局的副局長,也有權有勢。經常有朋友來找老趙幫忙,這些忙有的能幫,有的不能幫。老丁的兒子因盜竊罪被拘留,很可能被判刑,老丁想請老趙幫幫忙,在案例材料中把案情說輕一點,讓兒子少坐一年半年的牢。老趙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這個忙是肯定不會幫的,老丁的請求當然被老趙拒絕了。
老丁請老趙幫這個忙是強人所難,作為朋友,應深知對方的為人,哪些忙,朋友有可能幫;而哪些忙,會違背朋友的做人處事的原則,根本不應該向朋友開口。老趙的原則性很強,不會為了朋友而循私枉法。
事實上,理解別人的難處,還有一個過渡形式,那就是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換個立場來思考問題,其實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的益處是很大的。商家一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商業利潤將源源不斷;老師一旦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講課也將變得很容易;領導一旦從員:[的角度來考慮,那麼工作就會更愉快。求人辦事也是這樣的,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這樣你就不會老是碰“釘子”了,隻要你處於社會這個群體中,換位思考無時無刻不伴隨在你的左右,當你不理解別人時,當你因為社交方麵而苦惱時,試著從對方的立場思考一下,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求人辦事,別人不能幫你,你要試著去理解別人,而想要理解別人就首先要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驗一下對方的難處,隻有這樣,你才能做到真正的善解人意。那麼,你求人辦事就不會很難了,就不會吃“閉門羹”了。
2.不可透支人情
求人辦事多是在建立某種感情基礎上進行的,那自然是感情越深厚越好辦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自己遇到了困難,認為某人可以幫自己解決,就想馬上找他,可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
甚至擔心因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絕。此時,很多人都不免會後悔“閑時不燒香”了。
人情這東西是怎樣獲得的呢?很多時候是你通過幫別人忙和給別人辦事而獲得的。幫過別人的忙,別人就欠下了你的人情,幫助別人越多,別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反之亦然。因為這是人之常情。送人情就像你在銀行裏存款,存得越多,存得越久,紅利便越多。所以,一個人動用人情的次數,要盡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取光。
例如,當醫生的王小姐早在兩年前曾因自己孩子轉學一事求過教委的一個同學,而且也送了些人情錢,可對方沒要。這下可好,在接下來的二年內,那位同學便多次帶著親戚、朋友來醫院找王小姐幫忙,有些事根本不能辦,像半價CT、嬰兒性別鑒定、高價病房算低價等等,著實給王小姐出了不少難題。還了人情的王小姐,後來就想辦法漸淅疏遠了這位同學,再後來兩人就索I生不再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