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以“禮”服人效率高(1 / 2)

禮不在送得多而在送得巧

如今,為找個好工作得求人,為升遷得求人,為孩子上學更得求人。

求人你多少得有點表示吧,所以沒有比送禮更好的了。因此,在今天,求人辦事,送禮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送禮,就別打算辦成事,甚至還會壞了自己的名聲(如被人說成“小氣”)。不管願意也罷,不願意也罷,求人辦事的時候,送禮已成為一個必要的“敲門磚”。

眾人皆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現在許多人一切往“錢”看,許多人是無利不起早。因此,求人辦事,有時候僅有理是不行的。有時候禮理相通,利禮相關,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懂得這點,求人辦事易於反掌。

不過也必須承認,盡管有這樣的變化,禮物之禮畢竟沒有完全脫離禮儀的範疇,至少在表麵上是這樣。禮物既是一種強烈的物質刺激,也可以溫馨地表示禮貌、尊重、關愛和情意,因此送禮不在乎多,而在於巧。至於具體禮物在兩者間把握一個什麼分寸,完全視彼此的關係和要辦的事情而定。可見送禮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禮”的社會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送禮還要講藝術,如果送禮的功夫不到家,禮就送不出去,或者即使送出了,也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一個人要成大事,學習和把握送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禮物的輕重要得當送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禮物的輕重便不能僅以金錢來衡量。一般來說,送禮送的是一份關愛,一份情誼,正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而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所以禮物應當小巧玲瓏,價值不必過重。盡管當今人情有物化的趨勢,人們愛用禮品的輕重來衡量友情淺深,認為禮輕情亦淺,禮重情才深,以致我們再談禮輕情意重時,似乎有點不合時尚。但是對方也不會無緣無故接受你的重禮,他會覺得你所求的事情過大,因而在接受你的禮品時他會很慎重,甚至會拒絕你。而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處境就尷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於是,你推我讓,最後難下台的還是你自己。所以禮物的輕重,一定要好好籌量一番。一般來說,是既讓對方感到厚重,又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的禮物,才是恰如其分的。

(2)禮物要有意義求人送禮,不能盲目魯莽,以禮壓人,一定要了解對方的興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對方易於接受禮物。

很多人常用記事本或在電腦裏儲存專用資料,對一些主要關係、重要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都有記錄,逢年過節及其他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為,以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地位。

禮品的選擇,首先要因受禮對象的不同而區別對待。一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

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糕;色為佳。

其次要考慮所辦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意。禮物是感情和心意的載體,禮物的選擇最好與所辦事情的大小相符,和你的心意相符,這樣才:卞至於給人以大而無當或小而不當的感覺。最重要的是,你的禮物必須根據對方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這樣他才會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並倍感珍惜。

總之,禮物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通過寓於其中的情意來體現的。因此,在選擇禮物時,必須注意它的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重因素,但求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3)送禮的時機與方式的把握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個送法,什麼時候送,這裏麵很有學問。

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會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卻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因此,最好在求人時送價值少而分量重的禮物,在事情辦完之後送價值高一些的禮物。

送禮時要注意態度、動作和語言表達。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動作並伴有禮節性的語言表達,才是受禮方樂於接受的。過分謙虛地“薄禮!薄禮!隻有一點小意思”或“很對不起”這種做法最好避免。在對所贈送的禮品進行介紹時,應該強調的是自己對受贈一方所懷有的好感與情義,而不是強調禮物的實際價值,否則,就陷入了重物而輕義的庸俗,甚至會使對方有一種接受賄賂的感覺。

送禮一般不宜在公開場合進行,以避免給公眾留下你們關係密切完全是靠物質支撐的感覺。那種做賊似的悄悄地將禮品置於桌下或房間某個角落的做法,不僅達不到饋贈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隻有禮輕情意重的特殊禮物,表達特殊情感的禮物,才適宜在大庭廣眾麵前贈送,因為這時公眾已變成你們真摯友情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