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顧及習俗禮俗送禮一定要掌握避免禁忌的原則。一些民俗中的觀念,即使是迷信,是錯誤的,也必須加以尊重,否則即使你送的禮物再重,也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中國普遍有“好事成雙”的說法,因而凡是大賀大喜之事,所送之禮,均好雙忌單。但廣東人則忌諱“4”這個偶數,因為在廣東話中,“4”聽起來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白色雖有純潔無暇之意,但中國人比較忌諱,因為在中國,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貧窮之色。同樣,黑色也被視為不吉利,是凶災之色,哀喪之色。而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征,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另外,我國老百姓還常常講究給老人不能送鍾表,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為“送鍾”與“送終”,“梨”與“離”諧音,是不吉利的。還有,如不能為健康人送藥品,不能給異性朋友送貼身的用品等。
2.送禮要有好“理由”
送禮,古往今來已形成一種習俗、禮儀。前去探望、拜訪人,特別是探望老人、病人,前往人家造訪,帶點禮物也是人之常情。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友誼的表示,它不是施舍,也不是給對:亨以物質援助,而是發自內心感情的表露。這種感情是高尚而純潔的。但現在人們把送禮的範圍大大擴大了,送禮成為托人辦事“走後門”的重要手段。
而且,送禮的講究越來越多。送禮者最頭疼的事,莫過於對方:卞願接受或嚴辭拒絕,或婉言推卻,或事後送回,都令送禮者十分尷尬.弄得錢已花,情未結,賠了夫人又折兵,真夠滲兮兮的。
因此,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讓人擋回,觸了黴頭,定會堵心數日。隻有巧妙掌握送禮的技巧才能把整個送禮過程畫上一個漂亮的句號。
送禮送到心坎裏,說到底也就是對症下藥,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投其所好。那麼,怎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一送一個準兒呢?關鍵便是送禮的說道圓不圓,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找對“理由”,讓對方接受和喜歡。
下麵介紹幾種送禮的最佳“理由”:
(1)借花獻佛如果你送土特產品,你可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單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可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
(2)暗渡陳倉如果你送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請他準備點菜。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近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
(3)借馬引路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你不妨選受禮者的生誕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一般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情的目的,實為上策。
(4)移花接木老張有事要托小劉去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劉拒絕駁了自己的麵子。老張的愛人與小劉的女朋友很熟,老張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讓愛人帶著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
看來,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回運動能收奇效。
(5)先說是借假如你是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他們自尊心很強,輕易不肯接受幫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我家撂著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如果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後有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後又還,會樂於接受的。這樣你送禮的目的就會達到了。
(6)借路搭橋有的時候,送禮也不一定要自己掏錢去買。因為,在某些惰況下,人情也是一種禮物。比如,你能通過某些關係買到廠價、批發價、.優惠價的東西,當你為朋友、同事買了這些東西後,他們在拿到東西的同時,已將你的那份情當作禮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隻不過搭上一點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受禮者因交了錢,收東西時心安理得,毫無顧慮;送“情”者無本萬利,自得其樂。就像這種避嫌、實惠的送禮方法,隻要不損害別人的利益,實在不失為一種送禮的高招。
(7)錦上添花有這樣一位學生,她平時受老師恩惠頗多,但是一直想回報苦無機會。一天,她偶然發現老師紅木鏡框裏的字畫竟是拓片,跟室內雅致的陳設不太協調。恰好,她的叔父是位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手頭:E有叔父贈她的字畫。這位學生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在鏡框裏,老師不但不反對,而且喜愛非常。這樣,學生送禮回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因此,“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也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