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人生之中,強為人師,好為人師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在這裏好為人師,我們指的是一些人放不下架子,喜歡當別人的老師、喜歡指指點點而無所顧及,喜歡指責別人的過失及錯誤,不顧具體的實際情況而大談自己當年的經驗,一說起話來就是:“想當年,我怎麼怎麼……”拿自己的經驗嚇唬人,表麵上給人一種師者的身份,其實,真正心服口服他的人卻少之又少,甚至沒有。
追求優越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事。不論是強者還是弱者,不論有沒有資格能成為老師的人,都想讓別人承認他,而你一旦“好為人師”,就給別人的優越感降低了一節,給他的自尊心潑了一瓢冷水,這樣會造成對別人生存的威脅。從人性上來講,他會本能地保護自己而堅決抵抗你,排斥你的出現。另外,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尊,都有一個自我。當自我受到否定時,人體內會自動產生一種自我保護機製,將自我包得嚴嚴的,以防止你的入侵。因此,你的說教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像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你何苦去做它呢?
尤其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許我們常常出於友善、出於熱心,而特意給別人更多的指點和幫忙,但我們得到的回報卻往往是冷漠甚至譏諷,人們總是認為你的熱心的為人師,本就是對他的智慧及能力的一種否定,他才不會按你的指點去工作,甚至他還會認為你是在和他一起搶功勞。
如果你在特定的情況下非好為人師不可,還是建議你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你和建議對象間的關係
除非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而且關係頗為密切的知己朋友,其他一般的朋友或同事最好不要直接指責或建議對方。因為隻有你們倆關係密切,他才不會把你當成外人,才有可能認為你是為他好才這樣做的,才有可能聽從你的建議,而一般關係的人總會建立起他的自我保護機製而與你抗衡,使你的指責和建議成為白費。
(2)你的身份及社會地位
如果你在家中是長輩或享有德高望重的社會地位,那麼你的建議或指責便會很有分量,其他的人也會考慮到若自己不聽會招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如果你不是某方麵的權威,也沒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時候就不要發言,萬一對方聽不進去,他還會以穢語辱沒你的身份,冷嘲熱諷你的人格,甚至日後有些小人還會打擊報複等等。所以,最好應掂量自己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而後開口。例如,在等級森嚴的公司裏,職員最好不要找經理或老板的毛病,要絕對服從上司的計劃,否則你的處境將是很危險的,萬一被印上一個“欺上”的壞印象,將是很難再有所改變的。
(3)你建議的內容
其內容可以是工作方麵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麵、處世方麵。但千萬不要涉及對方的隱私。因為擁有個人隱私已被看成個人權利的高級形式,盡管中國人以前不是很注意這方麵的問題,但近年來,隨著個性解放的發展,中國人已對隱私觀念深入人心了。他們把隱私看成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權利,一旦你觸及了對方的隱私,我想肯定要吃官司的,所以要盡量不觸及對方的私生活及其個人隱私為最好。
(4)你的建議方式及當時的情景因素
這種方式你盡量要委婉含蓄,盡量不直來直去,因為直語更易傷人,用比喻的方法或委婉的規勸則給人以尊敬的感覺,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諄諄善誘,而不是出口瘋語,生硬直板。注意當時的環境,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建議或批評,要選擇一個時機,最好是兩個人坐下來,私下交流意見。
總而言之,最好去拜人為師,不要“好為人師”,如果一定要為人師時,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場合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