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格魅力篇(3)(2 / 3)

美德乃是一種和諧

美德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形式。

——(法國)紀德

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古今多少帝王公侯,可是卻沒在我們記憶中留下一絲痕跡,就因為他們隻想用莊園和財富留名後世。豈不見多少人在錢財上一貧如洗,但是在美德上卻是豪富呢?

——(意大利)迭·芬奇

真理和美德是藝術的兩個密友,你要當作家,當批評家嗎?請首先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法國)狄德羅

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證明。

——(美國)約翰森

名譽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要沒有它,那肉體雖然真美,也不應該認為美。

——(西班牙)塞萬提斯

我們不應根據一個人的卓越品質來判斷他的價值,而應根據他對這些品質的運用來判斷他的價值。

——(法國)拉羅什富科

由惡德而來的快樂,在快樂之中仍能傷害我們;由美德而來的痛苦,在痛苦之中仍能安慰我們。

——(英國)彌爾頓

在順境中不為人知的美德,會在危難之中顯現出來。

——(古羅馬)奧雛德

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還要修養弘毅的胸襟,濃厚的美德,要不驕不吝。不驕傲就是謙虛,不慳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氣魄。

——南懷瑾

心靈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見美。

——(古羅馬)普洛丁

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宣永光

私德如同根本,公德如同枝葉,公德是由私德而生。若無私德,決不配講公德。獨善其身,就是講求公德的第一步。

——宣永光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習。

——洪應明

盲者處平而不陷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危險。

——馮班

人可以有德,而不可恃其德;可以有才,而不可恃其才。

——柳宗元

偉大的本質就是嫌美德不足。

——(美國)愛默生

我們考慮自己何其多,考慮別人卻何其少!良好教養表現在我們能把這一事實隱藏起來。

——(美國)馬克·吐溫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美國)富蘭克林

修養,不是說不會發脾氣,而是說不會輕易發脾氣。不會發脾氣的人不一定是有修養的人,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則是缺乏修養的人。

——汪國真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

——(英國)洛克

善於掌握自己,克製自己,是一種最必要的能力。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言行在於美,不在於多。出一美言美行,而天下從之;或見一惡意醜意,而萬民違之:可不慎乎!

——孝元皇帝

善良的情操和平衡的智力,是形成良好品性的基礎。其他的事物都可能偶然間瞬息逝去,唯有人的人格是常存的東西;它往往在主人離開人世之後,仍受人敬仰。

——(法國)都德

即使品德穿著檻樓的衣裳,也應該受到尊敬。

——(德國)席勒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指責旁人沒有教養的人,表明其本身同樣缺乏教養。

——(古羅馬)普魯諾克

正如田地愈肥沃,蒺藜便愈茂盛一樣,一個絕頂聰明的心裏如果不去布下智慧與德行的種子,它便會充滿著幻異的觀念。

——(捷克)誇美紐斯

我寧願壓服我的憤恨而聽從我的更高尚的理性;道德的行動較之仇恨的行動是可貴得多的。

——(英國)莎士比亞

優良的品性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

——(英國)洛克

一切美德都是由於放棄自我而成的。果實之所以極度甘美,便是由於企求萌芽使然。

——(法國)紀德

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知識不多,就是愚昧;不習慣於思維,就是精魯和蠢笨,沒有高尚和情操,就是卑俗。

——(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

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他們的不足。

——(法國)盧梭

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很謹慎的。

——(法國)盧梭

美德像奇麗的寶石一樣,如果鑲嵌得淡雅,就顯得更有風采。

——(德國)尼爾

美德好像戰場。我們要過美德的生活,要常常和自己鬥爭。

——(法國)盧梭

真正的謙虛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

——(英國)丁尼生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所以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

——(英國)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