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講了“十類病態性格”,那是指人們在性格上所表現的失常心理或失常行為,從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心理疾病。下麵談談一般正常人的性格。

如果從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即對環境的不同適應方式來看,人們的性格基本上可以分做內向型和外向型兩種。這一主張,是瑞士的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

榮格原來是心理學上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的得意門徒,後來因為和他的老師弗洛伊德的基本觀點分歧,於是分道揚鑣,另立門戶了。榮格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生命意誌,那就是“欲望”,欲望就是人們一切行為的原動力,而“欲望”活動的方向,既可以是內向的,也可以是外向的。根據這種觀點,榮格就把人們的性格分做內向型和外向型兩類。

(1)內向型性格。一般說來,內向型性格的人,他們的行為的原動力,也就是說他們的欲望主要是向內傾斜的,表現為更多的是閉關自守式的關心自己的傾向。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是朋友較少,謹小慎微,獨善其身,和街坊四鄰幾乎沒有什麼交往;在會議上也很少發言,專心地充當聽別人講話的“旁聽者”的角色;喜歡做老一套的已經習慣了的事,而不願意幹什麼創新的工作;不願意外出旅遊,覺得外出不如在家裏舒適;認為參加交際性的聚會,不如在自己家裏和家人共享樂趣好,等等。總而言之,內向型的人,大多數不喜歡拋頭露麵,喜靜不喜動,反應較慢,沉默多思,不願意多講話,非講不可的時候,也是三言兩語地隻講必須講的就完了。

內向型人當中,大部分是神經質的人。這種人由於缺乏自信,所以往往遇事消極;有些事情他們本來完全可以做得好,但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和消極態度,就會躊躇不前,因而往往一事無成。他們尤其是不敢輕易地創新,對於自己沒有經驗過的事情,在心理上會經常處於疑慮不安的狀態。因此,對於內向型的人,更應當鼓勵他們增強信心,發揮闖勁。

(2)外向型性格。和上麵講的內向型的人正好相反,他們的行為原動力,主要是向外傾斜的,表現出很容易接受外部刺激影響的傾向。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是向外開放性的,他們善於交際、朋友多,而且各界的朋友都有;願意外出活動;幹起新鮮事來很起勁;活潑開朗,活躍好動;決斷快,很少深思熟慮後再行動,很少疑慮不安,適應困難比較容易;一般人不願談的事,甚至“不可告人”的有關個人私生活的隱秘,也毫不顧忌地津津樂道;不斷地尋求新奇;喜歡成為談話時的中心人物,聽他(她)一個人在那裏滔滔不絕地講下去;經常樂於幫別人的忙。

當然,內向型和外向型這兩種性格類型,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有些人比較內向,內向的傾向占優勢;有些人或許外向些,外向的傾向更多些。現在國際上流行一種大眾化的說法是“五種性格類型”,分別用英文字母A B C D E 來表示它們。A 型是極端的外向型,E 型是極端的內向型,也就是說,A 型和E 型是常態分配曲線上的兩個極端。一般地說,具有這兩類性格者是心理不夠正常的人。而大部分的人則是兩種類型兼有,或者是比較傾向於二者中的某一個類型。

性格和人格不一樣。人格包含有道德性的意義,性格則不帶有道德性的含義。性格不用“善惡”的標準來區分,因此說,性格內向型和外向型的人,都各有優點和缺點,不能絕對地說哪個好,哪個壞。不過通常認為,過分內向的人更容易得心理疾病或心理不健康。我們應當把這兩種類型性格的優點吸收過來,把它們的缺點加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