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對“從小看到老”這句話,是怎麼樣理解的。我想,起碼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如果把這句話理解成為,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做父母的應當從小時起,就重視培養兒童的良好性格和健全的心理,那麼,這句話確實是有些道理的。二、可是,如果你把這句話看死了,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從小形成後,一輩子就不會再變化了,那就錯了。

過去有些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曾經斷定人們的性格從三歲左右形成後,就不會再變了。這是把話說絕了,因為事實上並非如此,性格在後天生活環境中,是不斷地發展變化著的。不僅正常的性格可以變,就是乖僻的、偏離常規的一些性格,也是要變化的。

乖僻的、偏離常規的性格,可以分為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兩個方麵。生理上的乖僻性格,比如,由於大腦炎和覺醒劑藥物中毒而導致的後遺症,腦部外傷後的人格變異,癲癇患者以及大腦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性格乖僻等等。這種乖僻性格改變起來是相當困難的。當然,根據病因和病情,也不能說是絕對改變不了的,比如,長期服用鎮定藥,也能夠幫助患者適應社會環境。這種由於大腦病變所引起的性格乖僻,是神經精神病醫學家所要研究和診斷治療的任務,不屬於我們在這裏所要討論的範圍。

除上述外,一般的性格乖僻不能歸類到精神病範圍裏,它是一種異常性格,屬於一種廣義的心理障礙。德國精神病學家施奈德把病態心理的性格乖僻,分為下麵十種類型:

(1)昂揚型性格。表現特點為:爽快、輕率、凡事都插足、愛惹是生非、愛說謊話等等。

(2)抑鬱型性格。表現特點為:厭世、悶悶不樂、感情脆弱、不愉快等等。

(3)缺乏自信型性格。表現特點為:對自己的言談舉動和能力沒有信心,容易產生依賴思想等等。

(4)盲目自信型性格。表現特點為:言論行動總是受伴有強烈感情的某種思想的支配。

(5)顯示型性格。表現特點為:喜歡向別人表示自己的強烈的、超越實際的欲望。癔病等患者大都屬於這種類型。

(6)情緒易變型性格。表現特點為:無緣無故地鬱悶不樂、心神不定無所寄托、愛喝酒、亂花錢等等。

(7)爆發型性格。表現特點為:微不足道的細小瑣碎事情,也會使他爆發性地興奮起來。

(8)寡情型性格。表現特點為:對人冷淡,缺乏同情心、缺乏共鳴感、缺乏羞恥感和良心義務感。

(9)缺乏意誌型性格。表現特點為:缺乏意誌的一貫性、獨立性和持續性,很容易受別人的暗示影響。

(10)無力型性格。表現特點為:疲勞、頭重、失眠等,經常有所謂的神經衰弱症狀。

上麵這十種屬於病態心理的性格乖僻類型。在日常生活裏,很少是單個出現的,它們幾乎都是以複合型的形式表現出來。

象上麵這樣的分類,也隻能是提供參考罷了,因為除了施奈德提出的這十種類型之外,還有不少學者提出了其他不同的類型分類,而且每個學者對他自己提出的類型分類,從病因分析上都各自有一套理論主張。不過,比較起來,施奈德提出的這十種類型分類,更合乎實際情況一些,因而被人們一致公認為,這種分法可信度比較大。因此,人們無妨把它作為依據來個“自我鑒定”,或者作為考察別人性格的“線索”。在性格上,如果有這十類當中的某些表現,那就應該提高警惕,設法加以改變,說不定對你保持心理健康和預防心理疾病,是會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