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要這樣!”卡爾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則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當時,14歲的穆德對卡爾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嗣後他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處。
當穆德上高中的時候,他想兼從事創作。可是上課,做作業,複習等事情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不曾動筆,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爾先生告訴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爾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5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100字或短短的幾行。出乎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穆德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
後來,他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愛爾斯金的課程雖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在考取理想大學的同時,他的鋼琴也通過了9級,而且,發表了十幾萬字的作品。
“沒有時間”永遠是懶人的借口。極短的時間,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也是很有價值的。
工匠
從前有個工匠,以打製金屬裝飾品為業。這隻是一門很普通的手藝活兒,掙的錢不多。工匠常常考慮:怎麼樣才能憑自己的這點本事賺很多很多的錢,不但可以養活家人,還可以很快發財呢?
有一次,工匠出門去辦點事,在郊外碰到一大群人正鳴鑼開道、前呼後擁地過來,路上的行人都不準隨便走動。原來這會兒正趕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邊迎候。
皇帝出來郊遊,正高高興興地四顧欣賞風景,忽然覺得頭上什麼東西不對勁,伸手一摸:糟了,頭上戴的平天冠壞了。現在離皇宮這麼遠,回去也來不及,這豈不是有損皇帝的威儀嗎?急中生智,他隻得叫貼身的侍臣問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沒有會修補平天冠的。聽了侍臣的問話,工匠馬上從人群裏鑽出來,恭恭敬敬地說:“小人會修。”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練地三下兩下就把平天冠給修好了。皇帝非常高興,馬上叫左右賞賜給了工匠十分豐厚的財物,比他一年賺的錢還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經過一座山。在山裏他遇到了一隻大老虎,嚇得他轉身就想逃。可是他聽到老虎的叫聲中充滿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著膽子仔細去瞧了一瞧。隻見老虎眼裏都是淚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給工匠看,原來虎爪上紮了一根大竹刺,鮮血直流。工匠說了句:“這個好辦。”就取出隨身攜帶的工具幹起來,不一會兒,就把竹刺給拔出來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開,就跑不見了。不一會兒,老虎回來了,它銜來一頭鹿放在工匠麵前,好像是要作為給他的酬謝。工匠高興地收下了。
回到家裏,工匠趕緊叫來妻子說:“我們要發財了,我有兩個技術,可以馬上致富。”說完他將大門上那塊“打製金屬裝飾品”的牌子取下,換上一塊“專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掛了上去。
皇帝隻有一個,他的平天冠能壞幾次呢?給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這種碰運氣的事,一輩子大概也隻能遇到一回,怎麼能作為謀生的手段呢?
不能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好運上麵。一個人如果想憑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書中學不到的
有個書呆子一天到晚隻會待在家裏看書,什麼事也不會幹,整天依賴妻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這天黃昏,妻子在地裏幹完活回家,隻見自家的雞子還沒有歸窩。她自己要忙著做飯,沒工夫去張羅趕雞,就對丈夫說:“我做飯,你去幫我把雞都趕進窩去。”
丈夫答應了。他放下書本跑到外麵,去將自家的雞趕回家。
書呆子看到自家那幾隻雞,連忙上去一陣使勁猛趕,結果那幾隻雞嚇得驚慌失措,亂飛亂竄;書呆子隻好停下來朝雞揚起手慢慢示意,於是那雞又停在那裏東瞧西望。等那幾隻雞剛剛安定下來,要向北麵走去,書呆子趕忙上前將雞攔住,雞嚇得一掉頭又朝南邊跑去,書呆子急了,又趕到雞前將雞攔住,雞又重新掉頭朝北跑去。就這樣,他靠近雞時,雞嚇得到處撲騰,他遠離雞時,雞又停住不走。折騰到天都黑下來了,還有3隻雞依然沒趕回窩。
妻子做好了飯,還不見丈夫趕雞回家。她出屋一看,書呆子站在那裏正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額上還淌著汗。妻子很是生氣,教他說:“應該這樣趕雞:在雞安閑的時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驚恐不安,你就扔點食物去引誘它。不能像你這樣簡單粗暴地亂趕一氣,要慢慢引誘著趕。你盡量把雞趕到熟悉的路上,讓它慢慢安定下來,它自然而然就會直奔回窩了。這才是最好的趕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