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與蝸牛
有一隻蝸牛總是對一隻青蛙很有成見。
有一天,忍耐許久的青蛙問蝸牛說:“蝸牛先生,我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你這麼討厭我。”
蝸牛說:“你們有四條腿可以跳來跳去,我卻必須背著我沉重的殼,貼在地上爬行,所以心裏很不是滋味。”
青蛙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你隻是看見我們的快樂,沒有看見我們的痛苦而已。”
這時,有一隻巨大的老鷹突然來襲,蝸牛迅速地躲進殼裏,青蛙卻被一口吃掉了。
安然於自己的生活,不必與人比較。羨慕別人常常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痛苦和哀傷,因此不妨去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感恩及幸福。愉快的生活永遠是由愉快的思想造就的。
不要盲目地羨慕別人擁有的,其實我們自己也很富足。
猴子的執拗
在亞洲,有一種捉猴子的陷阱。人們想了一種辦法,先把椰子挖空,然後用繩子綁起來,接在樹上或固定在地上,在椰子上留下一個小洞,洞裏放了一些食物,洞口的大小恰好隻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而無法握著食物拳縮回來。
於是猴子們聞香而來,將它們的手伸進去抓食物,理所當然地,緊握的拳頭便縮不出洞口。這時,獵人便從背後趕來,猴子更是驚慌失措,逃也逃不掉了。
其實,沒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們隻是被自己的執拗所俘虜,它們隻需將手放開就能縮回來,就能逃生。
雖然不是每次放棄都意味著成功,其間必將經曆痛苦曲折的錘煉,但那份放下後的輕鬆往往足以安慰那些痛苦的眼淚。
放棄是一種選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時,我們要學會放棄,輕裝前行,去爭取更大的擁有。
不是我需要的
有一位富商,一天無聊之際,就去了一家百貨超市。優哉遊哉地轉了一會,正欲回去,無意間看見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也沒看裏麵裝了什麼東西,問了價錢,也沒討價還價,就付了款把盒子買下了。商人無意間,打開了盒子,一看是一顆珍珠,其他人都注視著珍珠,讚歎不已,而富商卻把那珍珠自送給了旁邊的一位窮人。
這時,其他人都用驚異的目光盯著富商看,並問:“你傻了,值錢的是珍珠,不是盒子!”富商回答說:“我需要的是盒子,而不是珍珠,雖然珍珠的價錢是盒子的許多倍,但珍珠不是我需要的,對我沒用,留著還不如送人!”
如果你擁有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不論它有多珍貴,何妨無私地給需要它的人?這種放棄是一種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足以讓雙方兩全其美。不要嘲笑他人的放棄之“傻”,其實那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選擇你需要的,放棄你不需要的。
登山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麵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多年過去後,他各方麵都有一些長進,但是離大學問家的距離還十分遙遠。他很苦惱,就去向一位大師求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可能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是呀,那該怎麼辦呢?”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年輕人說。“那你為何不放下呢?背著石頭怎麼登山呢?”大師說。
是啊,晶瑩的小石頭也好,淵博的知識與學問也罷,乃至誘惑我們的種種欲望,往往都是人生路途上的障礙。如果處理不當,過於貪戀,必將妨礙人們真實、真正、富有詩意的生活。生活的目的並不在於獲取過多的“晶瑩石頭”,諸如知識、學問、地位、財富、名氣、權勢、事業等,充其量不過是人生的點綴或裝飾品,不過是一些可以向人炫耀的資本,或是個人的一點情趣,絕非生活的根本,也非生活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