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放棄,舍得放棄,才能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裏活得充實、飽滿、旺盛,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美好。有些人什麼都不願放棄,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要懂得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那些“晶瑩的石頭”,充其量不過是人生的點綴或裝飾品,絕非生活的根本,也非生活的本意。

把糧食留給敵人

春秋時,魯國的宓子賤擔任單父宰相。齊國的軍隊有一次要攻打魯國,而齊軍的行軍路線必須經過單父。城中的百姓們聽到消息後對宓子賤說:“麥子已經成熟,遲早要收割。如今齊國軍隊突然要行軍到此,恐怕來不及做到每個人自己收割自己種的麥子,請你讓我們一起出城收割麥子,這樣既可以收割到自己的糧食,又不會資助齊國人,一舉兩得。”

宓子賤聽後始終不作表態。沒過多久,齊國的軍隊路過此地後搶收了麥子。魯王因此感到非常惱火,準備治宓子賤的罪。宓子賤對魯王說道:“今年的麥子雖然已經沒有了,但是來年還可以種。如果我們在齊國到來之前,一哄而搶地去收割麥子,其中勢必會有不勞而獲者,這樣下去,我們的百姓會產生惰性,他們不去種地而整天希望敵國軍隊犯境,長此以往,魯國就會衰落下去。單父國的麥子隻占魯國所有糧食的九牛之一毛,它的丟失不會使魯國遭受多大損失,而如果把不勞而獲的思想留下來,將會有幾代人因此而受害啊!”

要學會放棄眼前的蠅頭小利,不要斤斤計較於暫時的得失,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我們應心存高遠,去獲取更大的利益。放棄無足輕重的東西,切不可被小的勝利衝昏頭腦,而阻礙了自己實現大的目標。

學會放棄

蘇格拉底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座神秘的倉庫。這座倉庫裏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這些寶貝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存放的,也不知道存放者是誰。仔細看看,每件寶貝上都刻著清晰可辨的字紋,分別是:驕傲、妒忌、痛苦、煩惱、謙虛、正直、快樂……這些寶貝是這麼漂亮,這麼迷人,學生們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沉。沒走多遠,他們便感到氣喘籲籲,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蘇格拉底說:“孩子們,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麵的路還長呢!”

學生們戀戀不舍地在口袋裏翻來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丟掉一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的人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年輕的人們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似的重。

“孩子們,”蘇格拉底又一次勸道,“你們再把口袋翻一翻,看還可以甩掉一些什麼。”學生們終於把最沉重的“名”和“利”也翻來甩掉了,口袋裏隻剩下了“謙虛”、“正直”、“快樂”……一下子,他們感到說不出的輕鬆,腳上仿佛長了翅膀。

蘇格拉底長舒了一口氣:“啊,你們終於學會了放棄!”

勇於追求是一種精神,勇於舍棄則是一種境界。學會放棄,你會看到不一樣的精彩。

五元錢的故事

由於警察局尋回的失物往往無人認領,或者物主提出證據後又放棄不要,因此,警察局的貯物室裏收藏的物品真是琳琅滿目,令人驚奇。那裏有各式各樣的東西:照相機、立體聲揚聲器、電視機、工具箱和汽車收音機等。這些無人認領的東西,每年一次以拍賣方式出售,去年密蘇裏州堪薩斯市警察局的拍賣中,就有大批的自行車出售。當第一輛自行車開始競投,拍賣員問誰願意帶頭出價時,站在最前麵的12歲的小男孩兒布克說:“5塊錢。”“已經有人出5塊錢,你出10塊好嗎?好,10塊,誰出15塊?”叫價持續下去,拍賣員回頭看一下布克,可他沒還價。

稍後,輪到另一輛自行車開投。布克又出5塊錢,但不再加價。跟著幾輛自行車也是這樣叫價出售。布克每次總是出價5塊錢,從不多加,不過,5塊錢的確太少。那些自行車都賣到35或40塊錢,有的甚至100出頭。

拍賣恢複了:還有照相機,收音機和更多自行車要賣出。布克還是給每輛自行車出5塊錢,而每一輛總有人出價比他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