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聚集的觀眾開始注意到那個首先出價的布克。他們開始察覺到會有什麼結果。

經過漫長的一個半小時後,拍賣快要結束了,但是還剩下一輛自行車,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輛,車身光亮如新,有10個排檔,69厘米車輪,雙位手刹車,杠式變速器和一套電動燈光裝置。

拍賣員問:“有誰出價嗎?”這時,站在最前麵,幾乎已失去希望的布克輕聲地再說一遍:“5塊錢。”拍賣員停止唱價,隻是停下來站在那裏。觀眾也靜坐著默不作聲。沒有人舉手,也沒有人喊出第二個價。

直到拍賣員說:“成交!5塊錢賣給那個穿短褲和球鞋的小夥子。”

觀眾於是紛紛鼓掌。布克拿出握在汗濕拳頭裏揉皺的5塊錢鈔票,買了那輛無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自行車時,他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美麗的笑容。

人們放棄了自己的私欲,去成全一個小男孩兒美好的願望。放棄的同時其實他們也收獲了幸福,因為他們給予了別人幸福。所以說,放棄也是給予,給予就是收獲,給予他人所需要的,自己也會分享到快樂和滿足。

放棄與獲得

1998年,著名作家畢淑敏成了心理學研究生。經過幾年艱苦的學習,到2003年7月份,眼看就可以拿到心理學博士學位,但她卻決定放棄文憑。

別人問她原因。

她說:“因為我要去考外語、寫論文;我擔心一篇幾十萬字的心理學博士論文寫下來我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因為風格不一樣,思維的訓練也不一樣。考外語,是一個死功夫。我想,生命對我這個年過50的人來說那麼寶貴,不值得拿出半年時間,專門去念外語,去應對考試!”

畢淑敏清醒地認識到,生命原來是有長度的,在這有限的過程裏麵,首先就要珍惜,然後是為你的生命確立一個意義,要有一種終極的價值觀。她於是選擇了在西四環外開設“北京畢淑敏心理谘詢中心”,她認為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她極有興趣探索和願意去做的有價值的事情。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誘惑的取舍之間,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隻能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東西,這樣才會有舍有得,不會顧此失彼。

裝不滿的口袋

人擁有一張嘴和一個口袋。他整日跪在神的腳下唱讚歌,然後得到神的賜與。

終天有一天,神對人說:“人啊,你整日跪在我的腳下唱讚歌,你的讚歌究竟有多少呢?”

人一邊認真地把神賜與的東西撿起來裝進口袋一邊說:“什麼時候我的口袋裝滿了,我的讚歌就唱完了。”

“那麼你的口袋什麼時候能夠裝滿呢?”“我的口袋是永遠裝不滿的。”欲望的口袋是永遠無法填滿的。因為得不到而苦惱,因為想得到而不得不放棄自我……財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口袋裏的“財”,另一種是腦子裏的“才”,我們更應注重腦子裏的“才”。

成功和愛與財富

3個白須飄然的老人坐在1個婦人家院前歇腳,3人中,一個是“財富”,一個是“成功”,一個是“愛”。婦人邀請他們進屋,3個老者笑嗬嗬地謝了她,身子卻沒動。

婦人惑然。3個老人說:“我們不能同時進屋呀!不過,你可以去和你的家人商量,看你們最需要我們中的哪一個?”

婦人便進屋把老人的話說了。丈夫驚喜道:“既然如此,我們就邀請財富老人吧,請他進來,讓我們的屋裏裝滿財富!”

婦人不同意:“親愛的,我們為什麼不邀請成功老人呢?做一切事情都能成功,那感覺會有多好!”

這時候,兒媳插嘴進來,說:“我們還是邀請愛吧,讓我們的家時時處處都充滿愛。”

“那我們就聽兒媳的吧!”夫婦朝兒媳點點頭。於是婦人出門,邀請愛的老人進屋做客。誰知愛的老人起身,成功老人和財富老人也都跟在後麵。婦人感到驚訝:“我們邀請的是‘愛’,你們兩位怎麼也一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