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盲人登山隊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經有好幾位上了歲數的盲人,在風雪彌漫的夜間宿營,一覺睡去,再也醒不過來,不幸將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於是,組織者便決定後撤,將登山計劃放置到未來更合適的機會,做更充分的準備以後再進行。一些走得興起的盲人登山隊員,不免有些失望,最後,他們還是想開了,無論如何,他們開始了行程,盡管離峰巔還遠,但是,終究邁出了第一步,是結結實實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紙麵上的計劃化為現實的一步,於是,他們對記者說:“山永遠在,我們還會來的。”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巨大的挫折暫時退避並不一定是懦弱,也可能是明智之舉。

不認為投降是可恥的

多年前,蝸居台灣的何應欽以一級上將的身份跑到荷蘭旅遊,荷蘭國防部接待了他,並帶他參觀了荷蘭的國防設施。參觀完畢,荷蘭人又做了一個國防簡報,向何應欽展示了一旦戰爭爆發,他們將如何應對的計劃,這份計劃之縝密、全麵讓何應欽咋舌。但更令何應欽驚訝的是,他看到了一份更詳細的計劃,而且被放置在所有計劃中最顯眼的位置,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這個計劃的名稱叫《投降計劃》。何應欽表示很不理解,他說,在中國人眼裏,投降是可恥的事情,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行為,而為投降做計劃會渙散軍心,是戰爭大忌,中國文化崇尚舍生取義。

而荷蘭人的回答很從容:“我們並不認為投降是可恥的事情,經過充分分析敵我力量和戰爭現狀後,如果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或者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時,我們會投降。我們不想因為自己的頑抗招致毀滅性的打擊,我們需要保存實力,需要保持國家的完整。我們將把土地、建築、河流山川都留給子孫,韜光養晦,等某一天真正強大了,再去奪取勝利。”

太多的悲劇大都因為把成功當作唯一的目標。其實,失敗計劃裏深藏著求勝的意願、成功的契機、超然的心緒。

飛越大海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21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17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的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複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複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母親和兒子坐在沙灘上,她指著海麵對兒子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

在人生的旅程中,能否取得成功,不在於速度,還在於耐力。

一條刀痕

曾經有一度,小強耐性不夠,做一件事隻要稍稍有點困難,就很容易氣餒,不肯鍥而不舍地做下去。

有一天晚上,他的父親給他一塊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條刀痕。當他切好一刀以後,他父親就把木板和小刀鎖在他的抽屜裏。

以後,每天晚上,小強的父親都要他在切過的痕跡上再切一次。這樣持續了好幾天。

終於到了有一天晚上,小強一刀下去,就把木板切成了兩塊。

小強的父親說:“你大概想不到這麼一點點力氣就能把一塊木板切成兩片吧?你一生的成敗,並不在於你一下子用多大力氣,而在於你是否能持之以恒。”

許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須付出時間和代價,甚至一生的努力。

究竟有多遠

古老的阿拉比國坐落在大漠深處,多年的風沙肆虐,使城堡變得滿目瘡痍,國王對四個王子說,他打算將國都遷往據說美麗而富饒的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