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皎潔的月色,第四位終於踉蹌而歸。他顯然筋疲力竭,雙腳早被尖石傷裂。

“你帶什麼來?爬到多高?”酋長問道。“我到達的地方,沒有針樅,也沒有鬆木可供遮蔭;沒有沿路的花兒可以驅逐長途跋涉的疲勞,隻有石頭、山雪和荒野。我的腳受傷而皮破,渾身疲憊不堪,我又遲晚回來,但是——”年輕的戰士雙眼發亮起來,“我見到了大海!”

高瞻遠矚,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衝擊的人,比隻顧眼前利益能夠領略更美的人生。

危機也是轉機

1910年,一場特大象鼻蟲災害狂潮般地席卷了亞拉巴馬州的棉花田,蟲子所到之處,棉花毀於一旦。那是一幅無比驚心動魄的慘相,棉農們欲哭無淚。災後當然要重建。亞拉巴馬州是美國主要的產棉區,那裏的人們世世代代都種棉花,可現在,象鼻蟲災害使人們認識到僅僅種棉花是不行了。如果僅僅種棉花,爆發了象鼻蟲災害,一年的收成就都沒了。

於是,人們開始在棉花田裏套種玉米、大豆,煙葉等農作物。盡管棉花田裏還有象鼻蟲,但根本不足為患,少量的農藥就可以消滅它們。棉花和其他農作物的長勢都很好,結果,種多種農作物的經濟效益比單純種棉花要高4倍。從此,亞拉巴馬州的人們再也不單單在田地裏種植棉花,而是在種植棉花的同時,大量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亞拉巴馬州的經濟從此走上了繁榮之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亞拉巴馬州的人們認為經濟的繁榮應該歸功於那場象鼻蟲災害,是象鼻蟲使他們學會了在棉花田裏套種別的農作物。為此,亞拉巴馬州政府決定,在當初象鼻蟲災害的始發地恩特曾穎鎮建立一座紀念碑,在碑身的正麵有這樣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謝象鼻蟲在繁榮經濟方麵所做的貢獻。危機發生時,與其歎息和沮喪,不如努力去捕捉危機中的轉機,從而走向一個新的開始,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不去想失敗

美國迪波爾大學籃球隊教練、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雷·邁耶率領他的球隊贏過37個賽季的勝利。有一年,他的球隊在連勝29次之後輸了。有人問他作何感想,他的回答是:“好極了!現在我們可以集中精力贏球,而不必擔心輸球了。”

對許多人來說,“失敗”一詞意味著終結。但對成功者而言,失敗是開端,是獲得新的前進的跳板。成功者根本不去想失敗。一項對各行業成功者的調查表明,成功者甚至不用失敗這個字眼,而是用諸如“失誤”、“出師不利”、“挫折”一類的代名詞。一位被調查者引用了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一句名言:“每當我做出一個錯誤決定時,便馬上再去做出第二個。”

當問到一位退休的建築公司經理,什麼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困難的決定時,他回答:“我不知道有什麼難做的決定。我總是盡我所能幹一切事情。憂慮與擔心隻會徒然妨礙清醒的思考。”

成功者並不會為自己的失誤而歡呼慶賀,而是相信能從失誤中獲得經驗教訓。幾年前,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一個頗有前途的經理在一樁風險投資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他被叫到總經理辦公室時,不禁脫口說道:“我猜您是要我辭職吧?”總經理卻答道:“不。我們不過是花了幾百萬美元讓你受次教育。”

成功者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崇尚獻身精神。他們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當作一種極大的享受,以致無暇為失敗擔憂。

錯誤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失去前進的動力和奮發的勇氣。

用標點符號寫成的人生

在一次宴會上,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博士提議,每人使用最簡短的話寫一篇“自傳”,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為死後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於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紙命筆。

其中一個滿臉沮喪神情的青年,交給巴爾肯一紙通篇隻有3個標點符號的“自傳”:一個破折號“——”,一個感歎號“!”和一個句號“。”

巴爾肯問他是什麼意思,年輕人淒然作色道:“一陣橫衝直撞,落了個傷心自歎;到頭來隻好完蛋。”

巴爾肯略一沉思,提筆在這篇“自傳”的下邊有力地劃了3個標點符號:一個頓號“、”,一個刪節號“……”和一個大問號“?”。

接著,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勵口吻,對這位自暴自棄的青年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有一股闖勁,盡管可能遇到波折,卻也能夠積累人生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