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擁有自信——你就擁有一切(1)(2 / 3)

也許我們的“弱勢”在別人眼裏並不算什麼,那我們自己何必把它無限放大呢?所以我們青少年如果能正視自身的不足,保持自信,付諸行動去改變,並且善於發現自身的長處,揚長避短,我們同樣可以很優秀。大可不必為了掩飾自己的某些不足而自吹自擂,給自己穿上虛榮的外衣。

因此,無論怎樣,一個青少年隻要保持自信,自強不息,就是優秀的。在任何時候,自信都是必不可少的。隻要我們擁有健全的心理,那麼對自己所追求、所喜愛的事物,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發掘自己的潛力,不懈地追求,就能用自己的優勢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特長,樹立起自信心,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自我減壓:善於把壓力變成動力

在知識時代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家長意識到了學習知識的必要性,於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青少年往往承載著父母過多的期望,這使得青少年的身心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小剛是家裏的獨生子。爸爸媽媽視他如掌上明珠,而且他身上肩負著父母的無限希望。父母希望他在各方麵都非常出色,所以為他設定了很高的標準。除了在學校裏進行正常的學習外,他還要在業餘時間練習拉小提琴、練體操以及參加其他課外興趣班。

但是小剛並不喜歡這樣,他每次去練琴,都如坐針氈,在學校裏學習時,也是精神不集中,上課時間昏昏欲睡,下課也不怎麼跟朋友玩。

更奇怪的是:他極為敏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別人略有微詞,他就會情緒低落。而且在行動上,也常常會有神經質的舉止。他不像其他同齡人,愛說愛笑,愛打鬧,而是一直表現得很內向,很聽話,內心像是備受壓抑,他的成績一直處於中等水平,這讓他的父母更加著急、甚至苛刻……從表麵上看,小剛聽話,努力,但是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他是個在父母壓力下無法喘息的孩子,這在他的種種異常行為中有所表現。這種情況是小剛的父母對他的過高期望值所造成的,進而破壞了他的正常發展。所以在這種高壓力和不合理的定位下,他失去了一個青少年所應該享有的天真和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過高的期望值給我們青少年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危害。

作為青少年,在這種高負荷的精神壓力下,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減壓,才能保持一顆鬥誌昂揚的心,永遠不讓灰心喪氣來感染自己。縱觀曆史,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逐而賦《離騷》,孫臏獲髕刑而修《兵法》,司馬遷處逆境而著《史記》,這些無一不是壓力鑄成的!所以青少年要學會麵對壓力,學會以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壓力。隻有擁有樂觀自信的心態,才能爭取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長需要很多的動力,但同時也需要壓力。因為隻有壓力,才會有向前的一個推動力。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般情況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他們經受了很多的壓力,所以才盡早成熟。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每個青少年所麵對的壓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解決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成功的人看待壓力是將它作為前進的動力,大多失敗者就沒有這樣對待它。“壓力是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如果人經常處在安逸的環境中,就無法激發出自身的潛能,隻有在一定的壓力下才有了向成功迸發的動力。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羊每天醒來思考的第一件事情是:我一定要比獅子跑得更快,這樣我才有生存的空間。可是獅子醒來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必須要比跑得最慢的羊快,否則我就會餓死。所以,生存的壓力,把羊訓練成了“奔跑健將”,使獅子成為了“草原獵手”。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青少年沒有麵對死亡的生存壓力。但是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卻依然存在。正是這些壓力激發了我們的鬥誌,促使我們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麵對壓力,驚慌失措、消極悲觀是不可取的,而應該總結經驗,化壓力為動力,化悲痛為力量。這樣才能戰勝挫折,走出困境,不斷完善自我,使人生更加美妙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