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7個國家(2 / 3)

反而,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被清廷接納為一個地方政府,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也可以利用祖國這個靠山,抵抗來犯的歐洲人。

事實上,清廷雖然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蘭芳國,但羅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見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對蘭芳覬覦已久的荷蘭人有所忌憚,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見清廷衰敗,荷蘭才大舉進攻蘭芳,滅掉了這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擁有百萬人口,戰時可以全民皆兵的蘭芳國,敗在遠道而來的荷蘭人手下,據說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實行什麼體製不重要,重要的是實力—經濟的實力、科技的實力,以及軍事的實力。華人在海外建國,曆史上並不少見。羅芳伯不是惟一的一個,但他是惟一一個不稱王的。

2、戴燕王國

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廣東省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戴燕王國是廣東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的一個王國,王位世襲,存在時間是18世紀中後期至19世紀中葉,曆4代國王70餘年。於19世紀中期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戴燕王國的第一代國王為吳元盛,原為廣東嘉應州梅縣人,清朝乾隆中後期因為謀劃發動起義事泄而逃亡到東南亞的婆羅島,18世紀中期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威望逐漸超過了他,羅芳伯取代了吳元盛的首領地位,成立了蘭芳公司,吳元盛成為羅芳伯的下屬。

1777年,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吳元盛是羅芳伯的手下部將,被派駐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Tayau)。當時,戴燕國王很殘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吳元盛殺死了戴燕國王,吳元盛殺死國王後,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擁戴為戴燕國國王。

後來,吳元盛逝世後,其子年幼,由其妻襲位為女王

,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謝清高出海遊曆南洋時(1783—1797年間),戴燕女王還在位。此後戴燕國王位由吳氏世襲四代,直到19世紀中葉,戴燕王國才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謝清高在《海錄》一書中對戴燕王國進行了記載: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約七八日,至雙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數日,至國都。乾隆未,粵人吳元盛刺殺番酋,國人奉以為主。元盛死,子幼,妻襲其位,至今猶存。

3、納土納島國王

明朝末年,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南中國海的納土納群島(KepulauanNatuna,也有安波那島等其它幾個稱呼)印度尼西亞北部島群,屬印尼廖內群島省。位於馬來半島和加裏曼丹島之間。由主島大納土納島(NatunaBesar)和其他許多小島,共由127個大小島嶼組成,麵積2110平方公裏,上世紀80年代末人口約1.5萬,當時華人占八成以上,據新加坡媒體過去的報導,這一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希望獨立建國,但被印尼彈壓。

納土納群島海拔不高,全年高溫、雨量多、富熱帶森林。納土納群島一些比較早的華人家譜記載:清兵入關後消滅了南方的南明政權,在廣東沿海島嶼上堅持抗清的幾百殘兵和幾百家不服滿清統治的漁民逃到了南洋的一個小群島上——荷蘭人後來命名的納士納群島!

納吐納群島在當時不過是一塊蠻荒之地,華人來到這片土地上劈荊斬棘,將它開拓建設成一方樂土,納吐納群島成為華人的一個獨立的土邦。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納土納島首領(也算是國王)張傑緒去逝後,內部發生紛爭,荷蘭人乘機滅了張氏王國。印尼獨立出荷蘭後,納土納島群島未能獨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樣獨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