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中國人在海外建立的7個國家(1 / 3)

中國人吃苦耐勞,勤勞節儉,意誌堅韌的精神名揚海外。自古以來的農耕文明使得中國人不是一個尚武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善於經營,對於如何治國治家方麵更是有天然的優勢,對於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和中國比。

接下來看看有哪些國家是中國人建立的。

1、蘭芳共和國

從幫會到企業到國家,“蘭芳”,不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國人在數千裏之外的熱帶海洋島嶼上建立的自治體。他們在完全沒有祖國支持的條件下,以驚人的意誌,頑強求生。

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今廣東梅州的客家人羅芳伯鄉試不第,“乃懷壯遊之誌”,發揚客家精神,漂洋過海,登上婆羅洲(今西加裏曼丹島)。

在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一個與東印度公司相類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五年後,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製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羅芳伯,原名羅芳柏,羅芳伯是後人對他的尊稱。生於1738年(乾隆三年),“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剛到婆羅洲時,羅芳伯以教書為業,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術,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人民和華僑的擁戴。

婆羅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但島上內部各大小采礦公司之間互相爭鬥,外部又有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

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帶領自己的夥伴,和當地人一起,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有10多萬人及南北幾十公裏的產金地,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製共和國”,始用“蘭芳”年號。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製,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禦敵。

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曾想並入清朝版圖,但被乾隆皇帝拒絕;剛剛建國,羅

芳伯就派人覲見乾隆皇帝,請求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乾隆皇帝根本沒理睬

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之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

此後還有七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1886年,蘭芳共和國遭到荷蘭殖民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這個存在了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惟一不稱王的華人國王,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裏……”

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地地道道的國家,可為什麼這個墓誌銘上,偏要稱“公司”呢?

其實,像羅芳伯這樣的中國移民,在當時社會裏叫“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當時是乾隆年代,中國繁榮昌盛,朝廷威權無處不在。

羅芳伯他們不敢稱孤道寡,怕犯一個謀逆之罪,自己遠離故土倒不要緊,連累身在故國的宗親友人那才是麻煩。中國人骨子裏始終認同祖國,不管走得有多遠,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羅芳伯他們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