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心,頭頂的刀(1)(1 / 3)

私自定奪會讓你成為上司的眼中釘上司永遠是上司,即使多小的、多不重要的事,也要讓他定奪。因為這裏有你對上司的重視.

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做主的時候做主,是職場新人常犯的毛病。你必須知道,無論你幫老板管了多少事,也無論你的老板多糊塗,甚至依賴你到了你不在他連電話都不會撥的程度,他畢竟還是你的老板,大事小情畢竟還得由他來做主。出了錯,他承擔;有麵子,也該由他來賣。

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關於自作主張的故事:

有個雜誌社給一個作家做了一期專訪,等雜誌出來以後,這個作家收到了一本,他想多要幾本送給朋友,便打電話給這家雜誌社主編。

主編不在,雜誌社裏一個小姐接了電話。“麻煩你轉給一下主編,我希望多要幾本這期雜誌。”“這個啊,沒問題!您直接派人過來拿就成。”小姐爽快地說。

作家正打算驅車去拿雜誌時,卻接到主編的電話:“對不起!剛才我不在,雜誌收到了吧?我剛才派人給您多送了幾本過去。”停了一下,主編又說:“可是,對不起,我想知道是哪位小姐說您可以立刻過來拿。”

作家很奇怪,於是問道:“有問題嗎?”

“當然沒問題,您要

十本都可以,我隻是想知道,是誰自作主張。”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那位自作主張的小姐免不了受到上司的一番責備,上司一定會認為她目中無人,她在主編心目中的印象也肯定會大打折扣。

既然是別人點名找你的上司,作為下屬就該轉告,而不是替他做主。雖然隻是一句話而已,但本來可以由上司賣出的人情,卻被你無意揮霍了。想想看,像這位小姐的行為,上司能不為此反感嗎?

老板就是老板,下屬就是下屬,不要自以為聰明,就可以自作主張,真正的好下屬要懂得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該做!

不自作主張,這是你在處理公司事務時起碼要做到的,而要想在這一方麵做得更好,你還需要做到遇事時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給你做主。

你有沒有常常向上司詢問有關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的問題?有沒有跟他一起商量?如果沒有,從今天起,你就應該改變方針,盡量詳細地發問。部下向上司請教,並不可恥,而且是理所當然。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表示他的眼裏有上司,尊重上司,尊重上司的決定。另一方麵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之處,而上司能夠回答,才能減少錯誤,上司也才能夠放心。

如果員工假裝什麼都懂,一切事都不想問,上司會覺得“這個人恐怕不會是真懂”而感到擔心,也會對你是否會在重大問題上自作主張而產生擔憂。在工作上,作重大問題的決策時,你不妨問問上司,“關於某件事,某個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結論,請您定奪一下”,或者“這件事依我看不這樣做比較好,不知部長認為應該如何”等。這樣不管功過如何,都與你沒多大關係。

其實,客觀來說,僅就工作而言,下屬自作主張帶來的後果,往往都不會是十分嚴重也並非全都是消極的方麵。可以想像,哪有那麼多員工笨到不知輕重的地步,敢於擅自替上司做出關乎單位整體利益的主張?除非他真的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然而,這種自作主張所帶來的對職場上的等級及人際關係常態的衝擊,往往是十分明顯的。

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他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通常說來,這種損失是微小的。上司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態度。

因此,工作中多與上司溝通,讓他為你出謀劃策,假使你有迷惑不解的事,苦惱的事,諸如工作上的難題,家中的困擾,男女感情的苦惱,也可以盡量向上司提出,同他商量。盡管你並不會真正聽從上司的意見,但是這樣做卻會使上司產生“他什麼事情都聽我的”的心態,

認為你在什麼問題上都會重視他的意見,在工作上也不會私自越權決策,可以為你以後犯一點小錯誤,打下信任的根基。

在職場上,你必須時刻牢記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這一關鍵步驟。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屬下越俎代庖,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

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小心經營,憑借積極努力所換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莫過於此。一句箴言:千萬不要在不該說的時候說,在不該做主的時候做主。越什麼也不越權有些領導自尊心特別強,或者本身不自信,這樣的領導不喜歡自己做主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