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夫婦,家裏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經意地,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這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經一再苦逼之後,她終於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隻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白隱沒說什麼,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但他總是處之泰然。事隔一年後,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原來孩子的生父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白隱甘於“忍辱”的德行,贏得了更多、更久的稱頌。
我們得到幸福和成功,得到友誼和愛情,不是因為我們的防衛的姿態,而是源於身心的開放。忘記誤解,忘記自己,我們才會得到人生最寶貴的東西。
還有一位修行者,脾氣很暴躁,但他卻很用心,想將這暴躁的壞脾氣改掉。於是他花了許多錢,蓋了一間廟宇。他特地找人在廟宇大門口的橫匾上,刻了“百忍寺”三個大字。
這位修行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誠心,特地一一向前來的進香者,說明自己改過向善的意念,大家也都十分敬佩他的用心。此時,有位過客向修行者問高懸橫匾上的字,修行者說:“百忍寺。”過客再問一次,修行者口氣就顯得略有不耐煩:“百忍寺。”過客見此情形就故意又問了一次:“請再說一遍。”修行者已經按捺不住,暴躁地說道:“百忍寺,你聽不懂啊!
”過客笑道:“你才說了三遍就受不了了,還建什麼百忍寺呢?”
“忍”字拆開是“心”字上麵“一把刀”,可見我們能夠做到“忍”是很難的。當我們忍不住時,就試試美國前總統傑克遜的方法:“生氣的時候,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憤怒,再數到一百。”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
,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來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它時,它便會消散了。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氣呢?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邊喘氣。
愛地巴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廣大,隻要與人爭論而生氣的時候,他就會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愛地巴為什麼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認識他的人,心裏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麼問他,愛地巴都不願意明說。
直到有一天,愛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經非常大了。他生了氣,拄著拐杖艱難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已經下山了,愛地巴獨自坐在田邊喘氣。
他的孫子在身邊懇求他:“阿公!您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這附近地區也沒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廣,您不能再像從前,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了。還有,您可不可以告訴我您一生氣就要繞著土地跑三圈的秘密呢?”
愛地巴終於說出隱藏在心裏多年的秘密,他說:“年輕的時候,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去和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氣就消了,就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努力勞作。”
孫子問道:“阿公!您年老了,又變成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