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華夏學派(2 / 2)

並且顧真表現出來的態度,更是讓華夏學者們心理高看一眼。

一點沒有年輕人的傲氣。

從始至終都表現的謙遜有禮,誰不喜歡這樣的後輩?

而且現在華夏文明才剛剛被發現,距離能夠被認同,再到被接受,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現在身為華夏的學者,就需顧真有這種坦蕩的心胸。

要是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現者,本身就是一個狹隘的學者,一點研究資料都藏著掖著,對於華夏文明的研究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顧真本身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由於他有著考古係統的幫助,還要完成每月的考古任務。所以他隻需要負責發現挖掘,至於更細致的研究工作,就要交給其他的華夏學者來完成了。

一整個華夏文明,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做成的。

“大家叫我小顧就行,咱們都是華人,就是一家人,不用感謝我。”有情緒激動的學者,都已經抓著顧真的手,在那一邊連連道謝,一邊熱淚盈眶了。

這種熱親,顧真還真有一點吃不消。

想想已經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像個小朋友一樣在抱頭痛哭,就能夠體會到。盡管很感動,但也很尷尬。因為顧真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多愁善感的人。

幸好這時候有人站出來替他解圍道:“華人,華人,這個詞真的是好啊。”

“咱們生來就是一家人,不需要跟小顧客氣。“

”小顧,我姓周,是來自於霍格學府的周書之。想要專門成立一個華夏文明的研究小組,請問你有沒有興趣參加。”

周書之教授年過六十,但整個人卻神采奕奕,染黑過的頭發上,很難找一根白頭發,隻有鬢角出的一縷白絲,顯示著他的年齡。

而周教授一出場以後,在場眾人頓時一靜,彰顯著周書之在考古學界的地位。

他是霍格學府,古亞洲文明係的主任,更是聯邦考古學統一教材中,唯一的華夏作者。在華夏學者當中,是當之無愧的學術領袖。

顧真作為考古係的學生,當然知道周教授的名字,心頭一振,難免有些激動。

並且活生生的周教授,並沒有擺出一副老學究的樣子,反而言行舉止十分的灑脫。

麵對周教授的邀請,顧真當然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直接當場答應了下來。聽見顧真願意答應,周教授連連點頭,四周的華夏學者臉上也同樣高興。

因為大家都知道,周教授成立了華夏文明的研究小組,就等於是要作為扛旗領袖,接過了華夏文明的旗幟,完全可以代表”華夏學派“的正式成立!

接下裏的學術對抗裏,顧真也就不再會是單獨的一個人,而是背靠著整個華夏學派,所有的華夏學者。

在周教授的邀請下,顧真在聯邦學府裏參觀了兩天。這兩天的交流裏,周書之對顧真的表現,真是連連驚歎。因為他發現顧真不僅理論功底很紮實,從言語中,更可以看出來,他的考古經驗也十分豐富,這讓他愈加欣賞這個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