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華夏學派(1 / 2)

當燈塔字母翻譯成的漢字,出現在演講台的時候。

在場的華夏學者們,自發的站起身,為華夏文明鼓掌喝彩。

艾柯博士整個人的臉色發黃,冷哼了兩句話以後,轉身離開會場。

其他燈塔學派的學者們,在雷鳴般的掌聲中,一點都沒有激動的樣子,反而像喉嚨裏卡了一隻蒼蠅。最後都隻能夠跟著艾柯博士,離開會場。

畢竟隻是一次私下下的學術交流會。

雖然是受到學術界認同的學術會議,但規格也隻是最低。

在這種學術交流會上的失敗,還可以在更高規格的地方,找回場子來。

例如更高一級的學術研討會,或者是更高端的聯邦學術論壇,聯邦學術峰會,都是更高規格的學術會議。越加具有爭議的學術觀點,就越要在高端的學術會議演講。

像華夏文明這麼大的一個新發現,區區一個學術交流會,還無法一錘定音。這也是為什麼燈塔學派傻,會先組織學術交流會的原因。

贏了,當然就贏了。

但是輸了,卻還有機會卷土重來。

漸漸會場裏隻剩下了華夏學派的學者,清一色的黃皮膚,人數不多,隻有二十多人,卻讓顧真覺得倍感親切。

在演講台上看過去,燈塔學派的學者們,一個個高挺的鼻梁,白色的皮膚,健壯的身材,眼裏卻滿是不屑與刻薄。

而華夏學者們雖然身材略顯廋小,但樸素的樣貌,人人眼裏卻都是熱切的關懷。

顧真鞠躬過後,華夏學者們等不及他下台,紛紛就已經一擁而上。

“顧真先生,請問您可以將《華夏字典》的圖片,借我們參考嗎?”

“能否將翻譯軟件,複製出一份,關於華夏文字的研究,離不開這份翻譯軟件啊。”

“顧真我什麼都不要,隻想要感謝你,感謝你發現了華夏。”

眾多學者將顧真圍在一起,想要借用顧真的研究資料。

對於這點,顧真當然無不允許,反而《華夏字典》都是照片,而翻譯軟件,直接從硬盤複製就可以了。

當然,一般情況下,學者們都會對此有所保留。

畢竟誰都希望,將研究成果留給自己。

但對於顧真而言,根本就沒有這個必要。

因為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現者,他已經拿到了最重要的學術成果,將來任何關於華夏文明的研究,無法繞開他的名字。而顧真的學術地位,也將會隨著華夏文明的深入研究,變的越加重要。到時候混一個,華夏文明發現者,或者是華夏考古之父的稱號,簡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顧真非常大方的答應了下來,需要的學者留下電子郵箱以後,他將會把全部資料都傳給對方。而華夏學者們,都紛紛邀請顧真加入他們的課題研究。

顧真作為華夏文明的首個發現者,盡管現在還隻是一個尚未畢業的學生,但誰都不會用另類的眼光看他。更是清楚的知道,隻要他願意加入哪位學者的研究課題,那位學者的研究速度,絕對翻上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