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總是匆匆而過,轉眼間洪武二十年就到來,朱允炆也十歲了。這五年來,他總是在讀書與修煉之間不斷的重複,生活雖然枯燥了點,但人卻過得無比的充實。
《長生真經》太過於玄妙,他也隻能看懂前麵的一點,但就是修煉這一點,他的內力也到了二流高手的境界。皇宮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良藥了,再加上他修煉方法惠於前人,這還是他刻意將基礎打的更加結實點,才在二流境界徘徊。
十歲的朱允炆已經長高了許多,他的擔心也沒有變成現實,還是繼承了朱標和呂妃最為優良的基因,和老朱的差別很大。這讓他每天起來照鏡子時,總是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五年來,為了修煉《長生真經》,因為裏麵涉及的知識太多。於是不管是章允載的之乎者也,儒家聖人之學;還是劉璟的天文地理,道家玄而又玄。朱允炆都是拚命的吸收,功課每次都是做得最快最好,不懂就問。就連最傳統最頑固不化的章允載也對他非常滿意,多次在老朱和小朱麵前誇獎。
朱標就住在更前,也總是抽時間親自教朱允炆寫字,不時考量他的知識,學習情況,對他的進度和學習態度無比的滿意。老朱聽聞後,也多次召見,朱允炆也總是能讓他滿意。或許是為了保護朱允炆,在他們的壓製下,朱允炆沒有聲名鵲起,更沒能向皇宮外擴散。
三人中,就朱允熥最差,調皮搗蛋是他的最愛。在朱允炆看來,章允載的早休就是因為他;而且朱允炆也認為早退休是在挽救他的生命。
朱允炆和朱允熥兩者天壤之別的表現,讓常妃憎恨不已,她現在心裏肯定很後悔當初沒能不顧一切的斬掉朱允炆。可惜的是現在沒機會了,馬忠隱在他身邊,小工子和小會子更是寸步不離。他們兩個皆是後天巔峰高手的境界,而且才剛滿三十歲。
奇怪的是朱允熥,並沒有受他母妃的影響,反而對朱允炆比較親善,也難怪這些年可都是朱允炆和朱寧陪著他玩啊,而好玩的主意可都是朱允炆出的。
上書房中,朱允炆,朱允熥,朱寧三人坐在那裏規規矩矩的,今天來的是新老師,接替章允載的。隔壁座的朱允熥一臉的不耐煩,這小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漢子走了進來,麵對三個人時,三寸胡須,濃眉卻是小眼。朱允炆卻是連忙站起來,恭聲道:“歡迎新老師。”
見到朱允炆如此,朱寧和朱允熥很是奇怪,沒見過他這麼看得起一個人啊!
朱寧到底是堅定的跟隨朱允炆的腳步,也站起來問了聲好,朱允熥倒是安安穩穩的坐在那裏,眼都不帶瞟這新老師一下。
老黃心裏很是激動,追隨太子也有幾年了,太子對他也一直敬重有加。如今更是讓他來教導兩位皇孫,太子一脈中長大的兩位皇孫,尤其是皇長孫。看現在宮裏的情形,他肯定是大明的第三代皇帝啊。到時候我就是帝師,帝師啊,那多麼尊貴和高尚的名詞啊!沒想到那遙遠的光輝突然就向他打開了大門。
同時心裏也很忐忑,皇孫可不是那麼好教的,他們的身份擺在那裏。尤其聽說老二朱允熥可是頑劣不堪,連章允載那樣的硬骨頭都被氣走了。幸好章允載還說皇長孫乃天縱之資,機靈又乖巧,讓他切莫教差了,不然儒林眾人都不會放過他的。
沒想到,剛進來,這位皇孫居然自降身份,起來迎接他,還向他問好,頓時好感劇增,不用說這個皇孫就是皇長孫了,果如老章所言啊。
朱允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黃子澄雖然治國不怎麼樣,也經過後世的證明。但他文學了得,在儒門中地位很高。有他的支持和造勢,將來被立為皇太孫就順利多了。
第一次課,黃子澄也是侃侃而談,沒有什麼具體的內容,先讓學生熟悉自己嗎。走的時候,皇長孫也很乖巧的問候了一聲,弄得老黃這麼大年紀的還差點熱淚盈眶。
回到天合殿的時候,呂妃來了,正笑眯眯的逗弄著朱允炆那剛出生的弟弟,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娃娃,看見他,小屁孩奶聲奶氣的道:“哥哥,哥哥,玩,要玩。”
這就是曆史上的朱允熞了,朱允炆真不明白老朱的腦袋是怎麼想出來的,這麼難聽又難寫的名字,也就隻有這個放牛娃起得出來。並且還規定了後世子孫必須帶的字,小爺我就不管,等我繼承皇位一定全部給它撤銷。
這五年中,朱標與朱元璋的矛盾再次激化,雙方就執政方針,大事小事鬧得不可開交。但最終心善的朱標,永遠鬥不過已無顧忌的老朱。無奈之下,朱標隻得留戀東宮的佳人,光是呂妃就就已生了兩個兒子。而朱寧也增添了一個可愛的妹妹,就是宜倫郡主。
對於這個可愛的弟弟朱允炆還是很喜歡的,抱起他,到屋外玩了一會兒,就進來了,呂妃正在大廳裏等我。
見到兒子昂首挺胸的走出來,雖然才十歲;但不知道他也練武多年,身子骨強壯結實。呂妃眼中閃過欣慰,但更多的是黯然。
這個兒子從小對自己就不親,先是養於坤寧宮。後皇後病逝,他卻獨自居住於東和宮。更過分的是老朱下令,她無事不得去驚擾他,使得兒子對自己越發的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