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師尊。”陳笙內心美滋滋的,拜了師傅,有了靠山,以後在留仙觀真的就可以橫著走。
當下,德苦德深等幾位長老,加上後來趕來的一些外門執事,將被廢了修為的陽劍陽玉等人,押解關押起來。金富貴和那個少年,被送去了醫館救治。還有德禮德昭與陽武,心中惴惴不安,被真吾老道勒令閉門思過。
這些人的處罰並不嚴重,陳笙心中略微不滿。
但他明白,假如自己處置這些執事弟子,還無所謂,但真要是借著這股權力,強行清算陽武德禮德昭等諸位外門內院長老的責任,在他的強硬之下,宗門或許可能會處罰他們。但他同樣也會遭人不喜,被認為拿著雞毛當令箭。畢竟,外門內院這些開感長老,誰沒在宗門當中有無數複雜的關係網和人脈?誰不是宗門的中堅力量。就連真吾老道,也隻是勒令他們閉門思過,沒有處罰他們。態度可以想象,除非他們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名,不然,自己還真不好動他們。
不過,陳笙離去時候的眼神,看向陽武的目光十分冷漠。
如果可以的話,等他以後執掌宗門權力,必然會親自出手將陽武擒拿。這個宗門毒瘤,如今雖然除了首惡全部授首。但首惡不除,總有一天還會席卷而來。陽武等人,過慣了有人供奉的日子,怎麼可能就此收手?
所以,待這次事情處理結束之後。等陳笙一步一步修煉到宗師,成為宗門高層。必然犁庭掃穴,將陽武德禮等人鎮壓,還外門一片朗朗乾坤。
“徒兒,此地,就是主峰真正的留仙觀。”隨著真吾老道上山,來到留仙山半山腰處。
從山下鋪的石階梯上來,穿過一道拱門,就看到山腰上修著幾棟整潔莊嚴的道觀,周圍連圍牆都沒有,整體風格古樸典雅,平常樸素,與外門內院的豪華宮闈大相徑庭,非常符合道家清靜無為,離境坐忘的理念。
陳笙忍不住讚道:“超然出塵,道家風骨。的確是一個修道的好去處。”
陳笙本人其實是非常喜歡這樣的簡樸形勢的道觀的,這也與道家的廟宇格式類別有關。在道家傳承當中,道觀分為兩種,一種是子孫觀,由師徒代代傳承,有專屬門派繼承廟產,管理廟務,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廟務。二種是叢林觀,不允許收徒,廟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腳、民間道士除外)都有權利居住、管理廟務。一般,無論年齡、性別、出家時間,凡是可以居住在裏麵的道人,都有權被選舉為最高領導人。長期在叢林廟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給安排有職務,為其他道人服務。叢林觀分工明確,俗稱“三都五主十八頭”,分管香火、講經、化緣、安全、齋醮、人員安置、自養、做飯等等事宜。
陳笙原來的太一觀,青華山的老君觀,現在的留仙觀,都屬於子孫觀的形勢。真正的子孫觀,建築風格非常簡單,主題以古樸雅約為主,一般除了供奉神仙的廟堂,就隻有道士清修的幾間房屋,不會像和尚廟或者叢林觀那樣,修建得非常磅礴大氣,占地廣泛。道家講究清靜無為,不像佛家的廟宇,以佛多廟大,以此震撼信徒,方便吸納信徒香火。所以嚴格上來說,外門內院,屬於留仙觀的叢林觀。而山上這道觀,才是真正的留仙觀傳承,整個門派精華所屬。
在地球的時候,陳笙聽過一句話。
亂世道士開門下山救世,佛家關門避禍。盛世道士關門歸隱清修,佛家開山迎納香火信徒。雖事無絕對,但通過佛道兩家的廟宇對比,其實就可見一斑。
穿過觀前三清大殿,來到了後院祖師殿,七位老道已經得到消息,濟濟一堂,坐於祖師殿堂中分列兩側。
“真吾師兄,這就是你新收的衣缽傳人?”有位老道坐於中間上首,開口詢問。
這位老道就是留仙觀的掌門,真法老道。
“不錯。”真吾點點頭,讓陳笙站在大殿中央,自己坐於真法老道右側下首,對陳笙道:“徒兒,給你介紹。這位是你真法師叔,留仙觀的掌門方丈(方丈一詞起源於道家,亦可稱主持,現在隻有最古老的道觀才這麼稱呼)。”
陳笙忙行禮道:“福生無量,弟子陳笙,拜見真法師叔。”
真法笑容滿麵,認可道:“不錯,現在除了在道洲,已經很少有道士秉承古禮。我道家自古以來,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你的事情,我也聽說過。如今的弟子,道不道,玄不玄,失了道意,是該清理一次門戶。”
“謝師叔。”
真吾又道:“這是你真行師叔,主管戒律。今天之事,你可與他商量。”
陳笙看去,真行是一個清瘦的老道士,幹巴巴的,麵目嚴肅,不苟言笑,與德苦有點一脈相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