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又稱道家、黃老道與玄門等,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以及民間信仰和東漢“五鬥米道”,“太平道”一路走來的。是中華國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它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
國人普遍認為,東漢順帝漢安元年,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張道陵)於龍虎山建立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這標誌著道教的正式創立。
這是國人對道教認識的一個極大的誤區,其實道教自上古時期即已存在。據道經記載,道教起於盤古開天辟地,元始立教說法。傳至世間,道教始祖軒轅黃帝祭祀天帝,問道崆峒,受教玄素,學醫岐伯而始有人問道教。後於首山采銅,荊山鑄鼎,王屋煉丹,橋山飛升,最後闡揚於老子柱下傳經、西出函穀。故以黃帝為紀元計,道曆至今已有4700多年。
諸葛斌所處的三國時代,就有很多以修仙長生的道教門派,當時的昆侖派、天山派、全真派無一不是修道大派。隻不過這些門派中人無心俗務,隻對長生成仙感興趣,他們隱居於山水大澤,占據天地間靈氣最為濃厚的洞天福地,修煉自身。諸葛斌由於身處鬼穀門的關係,略知一二,其中他所擅長的奇門遁甲、神算之術就與道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三清三位一體,是“道”的化身。
道教基本教義可以歸納為:尊道貴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尋仙訪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應,天道承負——道教善惡報應。
性命雙修,返璞歸真——道教修煉秘訣。
上善若水,柔弱不爭——道教為人品質。
清靜寡欲,自然無為——道教處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遙精神。
忠孝節義,仁愛誠信——道教倫理道德。
福祿壽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風情。
仙道貴生,濟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教創世理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動準則。
天人同構,陰陽協調,形神共養,統籌兼顧——道教養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藥煉氣,積德行善,建功立業——道教成仙途徑。
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曆代著名的道藏有:唐玄宗時期,搜訪天下道經彙編的《開元道藏》;宋真宗時期,張君房主編的《大宋天宮寶藏》(《雲笈七簽》為其精編版);宋徽宗時期,元妙宗、王道堅主編的《萬壽道藏》;金章宗時期,孫明道主編的《大金玄都寶藏》;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餘卷。這些《道藏》曆經兵火和元代的焚經,早已不存。現存明朝時期,永樂至正統年間編修的《正統道藏》,萬曆年間編輯的《萬曆續道藏》。
陸靜修的《三洞經書目錄》為道教經典的編纂創立了三洞、四輔、十二部的體例和原則,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四輔指太平、太玄、太清、正一,十二類為本文、神符、玉訣、靈圖、譜錄、戒律、威儀、方法、眾術、記傳、讚頌、奏表。[7]道藏是古代的大百科全書,載有哲學、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文學、曆史、藝術、醫學、化學、天文、地理、數學、技術各方麵的豐富的內容。
道藏中,為普世大眾熟知的經典包括《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衝虛真經》、《洞靈真經》、《黃帝四經》、《六韜》、《鬼穀子》、《墨子》、《河圖洛書》、《淮南子》、《孝經》、《呂氏春秋》等。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與道合真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道教對中國的學術思想、政治經濟、軍事謀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國民性格、倫理道德、思維方式、民風民俗、民間信仰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有先賢深刻指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勸人通過養生修煉和道德品行的修養而長生成仙,最終解脫死亡,求得永恒。道教與道家不同,道家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流派,而道教是宗教,但二者之間又有聯係,道家思想的核心範疇“道”為道教所繼承改造,道家創始人老子被道教塑造為太上老君,《道德經》和《莊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成為道教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