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夜來風雨(二)(2 / 2)

肅順冷言道:“想不到這個小小女子,竟然有這本事,咱們處處防著鬼子六,沒想到後宮裏還有他的同黨。”

“這懿貴妃什麼來頭,竟然敢左右軍情大事?”端華感到驚訝,他對懿貴妃的印象不過是大阿哥的生母罷了。

“我查過她的出身,是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征的女兒,惠征好幾年前就死了,娘家沒啥勢力,”載垣聽到這件事後,就去宗人府打探了一番,“不過她的妹子是七王爺的福晉。”

“惠征的女兒?”肅順眼睛一亮,“我想起來了,是那個丫頭。原先我在劈柴胡同的府邸和她家離的近,我見過她幾次,那時候她還是個小丫頭片子,小名好像叫杏兒!沒想到她如今成了懿貴妃了。”

“這個懿貴妃能識文認字,據說這幾年不少奏折批語都是她代皇上寫得。”載垣進一步說道,“或許她和鬼子六之間也有什麼勾結,在皇上跟前吹枕頭風。”

“可是這麼做對她有什麼好處,”肅順想不明白,這後宮牽扯朝政無非是為了儲位之類的事情,可這與洋人是戰是和的事情,怎麼看都與懿貴妃沒有什麼利害關係,“而且她出的主意,也有幾分道理,不算荒唐。”

端華挑眉道:“恐怕,讓鬼子六重回軍機處才是她真正目的。”

“這我當然知道,”肅順對端華慢半拍的反應感到很是無奈,“我的意思是鬼子六重回軍機處對她懿貴妃能有什麼好處。”

載垣不假思索的接話道:“當然是讓鬼子六推舉她兒子登上儲位了!”

載垣這話說的極不靠譜,自打世宗以來,一直實行秘密立儲製度,何況恭親王自從太後一事後就一直不受皇帝重用。若真的為了儲位,拉攏奕訢倒不如拉攏肅順等人來的實際,可除了這個理由,三人完全想不出來,懿貴妃為何要這樣做。

除了肅順等人聽到風聲,恭王福晉也聽到府邸的太監的傳話。福晉心裏頭也納悶,平時和這位貴妃交際並不算多,隻能逢年過節在一起客套幾句而已,為何要在皇帝麵前保舉恭王辦這件棘手的差事。

待到恭王辦完差事回到府上的時候,福晉這才將心中的疑惑全盤托出,又補充道:“我不知道那位貴妃打的什麼主意,我隻怕這會不會牽連到你。”

“原來是她啊,”恭王心中的困惑驟然解開,又問福晉道,“你是怎麼知道這個事兒的。”

“我今兒帶格格去給皇後請安,府上的太監在外頭和宮裏的人說閑話知道的。”

“旁人怎麼會和咱們府上的人說這個”恭王轉念一想,道,“想必那人是懿貴妃專門派來讓咱們知道是她在背後保舉的。”

福晉驚訝道:“呀,那你豈不是被她利用了。”

“這倒不至於,”恭王像是對福晉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她也不是第一次幫我,幾次三番的救我出困境,欲意何為?”

“是不是有什麼事情想要你幫她?”福晉懷疑地問道,“當年皇上來我們府上過中秋,懿貴妃也跟著伴駕,你說她不簡單,我還不信,如今倒一語成讖了。”

“甭管她打的什麼主意,反正已經給了我翻身的機會,”恭親王怎麼琢磨都琢磨不透,索性不再想這件事,“隻要能把這件事辦妥,重入軍機便指日可待。”

恭親王所料不假,傳話給王府太監的正是懿貴妃身邊的安德海,懿貴妃早就想讓皇帝重新啟用奕訢,可一直找不到機會,而眼下的戰事,正是用人的好時機。但懿貴妃心裏還打著別的主意,給了這麼恭王這麼大的一個人情,必然得讓恭王感激她,記得她的恩惠,否則就竹籃打水一場空。

懿貴妃所想的絕非單純的儲位之爭這麼簡單,以她這幾年幫著皇帝處理政事的經驗,她早就看出來,這滿目瘡痍的天下能不能等到自己兒子接手還都是個。皇帝優柔寡斷,遇事驚慌不定,此時必有人先穩住大局,才能有機會考慮後麵的事情。

肅順剛硬自大,並不是個外交之才。而恭王的能力,這麼多年來眾人是有目共睹的,懿貴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被賦閑三年的小叔子。而恭王考慮到的事情,也早被懿貴妃考慮到了,皇帝戰和的態度不明確,必須找個人“投石問路”,試探清楚,而被罷官多年的耆英就成了這場博弈的棋子,為這幾人所擺弄。

在這場兵臨城下的強權外交之下,懿貴妃,恭親王,肅順,這三人正不斷地形成各自的權力陣營。而那剛官複原職的耆英還不知這其中的利害,正馬不停蹄的趕往天津,準備接見幾位“熟識”的外國公使,準備繼續靠他那狡猾賣國的行徑重新得到皇帝的重用。

然而,當日廣州衙門失守,大量外交文件落入聯軍手中,耆英狡猾的伎倆早已被識破。聯軍也布下圈套,就駐紮在天津,等待魚兒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