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稟乾天門(1 / 2)

焚泱山山脈千峰疊翠,深穀幽僻,飛瀑瀉千丈,清泉徑自流,蒼鬆在眼,白雲在胸,天極舒展,人自飄然,說不出的凡世仙辰,道不盡的絕倫美景。

說到焚泱山,不得不說元屺九宮。

所謂元屺九宮,又稱上院,據傳是依《太乙神數》而建,分為一宮乾天門,二宮離火門,三宮艮鬼門,四宮震日門,五中宮,六宮兌月門,七宮坤人門,八宮坎水門,九宮巽風門,掌門本人居在中宮,其餘八門主事統稱八門執使,負責管轄各自門中事務,個個均是元屺派泰鬥級的人物。

元屺九宮紛落在焚泱山脈九處不同的地點,三三一對,遙相呼應,皆以中宮為核心而建。

有的因地勢稍微平坦,便建起了一些宮殿房舍,比如乾天門、離火門和震日門,宮殿氣勢宏偉,巧奪天工;有的因景色鍾靈毓秀,宏麗瑰奇,上風上水,便在山崖邊上建起了飛宇榭台,險象橫生,比如兌月門、坤人門和巽風門;有的幹脆就因地製宜,將住所建在了山洞之中,冬暖夏涼,比如艮鬼門和坎水門。

之所以沒提中宮是因為中宮太過飄渺,宛若夢幻,中宮坐落在焚泱山主峰飄渺峰之巔,空聞不見人,雲深不知處。入中宮者,需會飛升之法,否則需攀爬千丈懸索才能窺其真容一二。

居在焚泱山中的弟子,大部分皆由分散在中土一十六州的分院首座推薦而來,因而根骨都不會差,安鈺便是乾天門下院清光閣首座水月大師推薦而來。下院舉薦和仙廷道舉製的結合,是元屺派人才濟濟,屹立千年的根本。

自創派伊始,元屺派便注重道法宣揚和人才選拔,陸續在各地建有廟宇,釋道方圓,造福百姓。

時至今日貴為國教的元屺派已在中土各地建有數百家分院廟宇,較那佛門南朝四百八十寺也絲毫不輸,教中信眾你來我往,雲遊四方,或切磋交流,或傳道授業,儼然個個得道高人,一派仙家模樣。

這日安鈺回到焚泱山通天峰,這裏乃是乾天門的所在,他並未休息而是直抵碧霞宮來向道逸真人講述遇敵詳情。

碧霞宮綠色琉璃瓦覆頂,正脊兩端鴟尾吞脊,戧脊上有飛魚、海馬、四絕神,大殿正中兩道盤龍禦路,上雕“二龍戲珠”,純白大理石打造,氣勢宏大。大殿深處正中高台之上有一逍遙座,四支鈴杵代替四足,兩側有橫棖連接,扶手前柱和椅邊柱圓雕蓮花,扶手和搭腦上拱,兩端上翹並裝飾蓮花,蓮花下垂串珠流蘇,清新脫俗,乃道家仙椅。正中坐有一人,鶴發童顏,頭插雲赤寶簪,身披紫絹道袍,坐如泰山,仙風道骨讓人不敢直視。

這氣派,若不是在碧霞宮,還真讓人以為他就是掌門真人了呢。

安鈺整理衣襟,一進大殿,快走幾步,來到尊師座下,單膝跪倒:

“弟子安鈺前來拜見,願尊師安好。”

仙椅上道逸真人二目如電,看著殿下愛徒。

“起來回話”聲似洪鍾,回蕩開來。

“是”,安鈺起身秉首站立。

“讓你查探情況可有眉目?”道逸問道。

安鈺道:“啟稟師父,經數月探查,現已查明魏家鎮失蹤少女應為一妖人所擄,此人妖法甚異,為弟子平生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