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潼關之英雄(1 / 3)

潼關城。

雄關漫道,旌旗招展。

止戈郡主的忽然到來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最為重要的有兩點,第一點就是西涼軍再也不用怕對麵蜀軍的五虎將之首關君山,隻要有止戈郡主在,就不需要動用其他人使用車輪戰或一擁而上的去對付關君山,大大地解放了高端戰力。第二點則在於她單騎從遼東趕來的路上,順手便把蜀軍五虎將之二的龍玉斬斷一條胳膊,打散了他麾下的騎兵,為從東邊兒來援潼關的金吾衛、驍騎衛、兗州兵掃清了前進的道路,隻等他們到了潼關,那就會解放守城的西涼士卒,讓他們這些原本便是來去如風的騎兵,能夠有著最大的施展空間。

而現在,以忠勇侯林放為首的援軍,已經到了潼關城下,正在向著潼關城中進發。那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旌旗漫卷,一眼望不到邊!從早晨開始進城,一個時辰過後,居然還有大部分的士卒在外邊沒有進來!如此眾多的援軍,單單隻是人數上,便足以叫羨慕蜀軍那邊人多勢眾的西涼軍喝彩不已,大喝一聲再也不用怕那些仗著人多的蜀蠻子啦!

楊文無疑也是非常高興的,這從他與林放碰麵便能看得出來,那份熱枕,叫林放都有點兒吃不消。

說到林放,那就要說楊文的損友林小侯爺,這些年來楊文做了靠山王,與往日的舊友褚胖子、昭王李馭、林小侯爺的來往也都淡了,關係淡了,不代表楊文不知曉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實際說來,昭王李馭算是聖隕事件後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個被聖皇生前削藩第一刀砍在頭上的閑散王爺,居然被天後不知出於什麼心情,重新赦封,封地就在青州的北海郡,成了個小諸侯王。褚胖子沒什麼,子承父業,現在已經掌握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商行,東跑西顛兒,幹的挺起勁兒。林小侯爺……正如他從小的願望,如今連林放也管不了,終日泡在洛都的金玉樓內,消沉的很,也不知為什麼。

林放對楊文還是蠻恭敬的,沒有因為自家兒子與楊文的關係便以長輩自居。他是個明白人,也是個聰明人,否則當年也不會在天後還未顯露發跡的時候便早早的投靠了天後,還做了洛都城四衛之一的金吾衛大將軍。正因為是聰明人,所以林放萬萬不敢在楊文麵前倚老賣老,那是取禍之道,會被厭煩。

抱拳拱手致禮,忠勇侯林放沉吟了一番,說道:“王爺!末將此番率領金吾衛、驍騎衛以及兗州兵前來增援,金吾衛有三萬人,全是步卒,兗州兵同樣是步卒,有六萬人,驍騎衛卻是三萬騎兵。驍騎衛與金吾衛都是從前在各個邊鎮抽調回來的精兵,哪怕有些日子沒打過仗,但隻要見了血,便能重新找回氣勢,但兗州兵……良莠不齊,疏於操練,隻能算是充當數目的……”

這番話林放說的很開,也很通透,讓楊文一下子就聽得懂了,接著考慮了下,笑道:“無妨!以潼關之堅,哪怕僅僅用到金吾衛與驍騎衛,也能守住,更何況,隻要我麾下的驍騎健馬馳騁在這潼關地帶,晾他蜀王也不敢前來攻城,將軍勿要憂慮便是!”

“末將慚愧!”,林放心中是苦笑連連,作為一個一刀一槍拚出來今天的榮華富貴的將軍,最渴望的就是建功立業,可現在呢?因為麾下兵馬的原因,隻能算作是充當數兒的,著實是叫他不甘的同時還很喟然,轉念過來,他接著說道:“末將率軍前來增援,為了早日到達,拋棄了糧草輜重……”

楊文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笑道:“糧草輜重潼關城裏都有!別說是一日兩頓,便是一日三頓,也足夠你們吃上個十天半月,你不必擔心這一點就是!”,笑了笑,楊文繼續道:“你同樣也不必擔心我,我給你們一晚上的時間調整接防,明日便會率大軍出關,到那時,自有糧草補充!”

接下來,楊文卻是微微蹙起眉頭,從城關向遠處幾十裏外的蜀軍陣營望去,說道:“蜀軍這幾天來動作頻頻,不過卻沒有趁著你們來增援前繼續鏖戰潼關,也不知道打的是什麼鬼主意,林將軍,你經驗豐富,能給我出個主意不?”

林放愣了一下,接著問道:“蜀軍動作頻頻?不知曉都是些什麼動作?”

楊文咋咋舌,無奈道:“能怎樣?增兵唄!別說!蜀地真是叫人羨慕的聚寶盆啊!我的情報消息告訴我,蜀王的第二批援兵已經進入漢中郡地界兒,至少有二十萬眾!好家夥!以前聽人說,憑借蜀地之富庶,蜀王隨時可以養兵百萬中,我隻當是吹牛,不曾想……卻是真的!還有一點,我的老朋友也來湊熱鬧了,就在北地君候的麾下,兵家天才鞠言率領燕州兵與北地君候彙合,北地君候麾下兵馬差不多十三萬,現在與蜀王挨在一起駐紮,算計下來,蜀王那邊的兵馬,有……五十餘萬?怎麼越打越多啊!”

說到後來,林放不難從楊文的嘴裏聽到啞然,不過卻並沒有什麼懼意,當下也笑道:“兵法有雲,兵貴精不貴多,這是有道理的,蜀王麾下兵馬雖然愈大愈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新兵越來越多,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很容易在戰場上表現出拙劣的行為,一旦潰逃……嗬嗬……”

有道是兵敗如山倒,為何要這樣說?為什麼曆史上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原因就在於那句“兵貴精不貴多”上,一個上過戰場、見過血的士卒意誌堅定,求勝欲/望極強,韌勁兒更是士卒,他們明白打仗沒有不死人的道理,所以很堅韌,除非是被重創的太狠,一般來說,都不會出現崩潰現象。而新兵則不然,以戰爭的殘酷性,死的人各種花樣都有,一個比一個慘,他們的心智受不了,便本能的去跑,有了一個那就會帶動另外十個,緊接著就會形成大規模的潰逃。而這種情況在大規模的會戰當中會很糟糕,因為戰線來的很長,士卒的視野有限,當他們看到有人逃跑的時候,就會以為己方敗了,既然敗了,當然要跑。大潰逃中,人挨人、人擠人,人踩馬踏,哪怕是有心再戰的人也會順應著人流被裹挾去跟著跑,而不是迎難而上,否則,將會被自己人踩死!曆史上那些明明人數眾多卻偏偏打了敗仗的幾乎都是如此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