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建唐引軍來援(1 / 2)

卻說眾王子此時見到潞州王李傑到了這等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不僅沒有跟自己這般一樣,慌了手腳,既然還能夠保持頭腦的清醒,對著大家說出如此有見解的意見之後,眾人便紛紛商議之後,對著李傑說道:“李傑王兄!王爺!俗話說的好,國不可一日無君,家不可以一年無主!你說是不是!既然晉王他老家已死,那麼就隻有讓你這個潞州王李傑來權掌晉王的兵印了。”潞州王李傑聽罷,對著大家夥說道:“各位同僚們,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你也別再破費了!再者說了我李傑又有何德何能?敢擔此大任呢?”李傑說罷,眾皆齊聲勸阻道:“王爺!你也別急著否定了自己。自古以來,以昭穆之規定之的話,那就得非李傑不可為也!”李傑聽罷,急忙對著眾人擺手說道:“此任物眾大,還望大家再考慮考慮。”可是眾人現在都信服了潞州王李傑了,所以沒得辦法,於是當日李傑便勉為其難的登上了聯軍總指揮著寶座。

李傑成為聯軍盟主之後,當日,李傑他便對著大太保李嗣源說道:“太保大人!現今水手逆賊,日夜俱都前來我營陣前索戰,咱們唐兵不皆不能勝,更加不能為李晉王他老人家討賊報仇了,報不了仇也退不了敵兵,這還怎麼叫人活著啊!這可怎麼辦啊!”李傑說完此段話之後,又來回渡了幾步之後,接著對李嗣源說道:“大太保你看咱們周邊哪裏還有的兵馬駐紮,你也好去借得一支軍馬過來,前來以便助我軍破卻賊兵,報的了此深仇啊。”

大太保李嗣源聽罷,頓時來了氣,苦惱著對著潞州王李傑,抱怨道:“王爺啊!你說說我吧,我身為大將卻不在陣前與敵交戰,整日裏確俱都奔馳在了道路之上約訪高人,我這哪裏是個調兵的人,卻分明就似個勾魂奪命的鬼啊。你就看吧啊,我從各處調來的將士們,又有哪一個不是葬送在王彥璋的手裏了,他們全都喪於此賊之手!既然大王你問我哪裏有能人,我還真知道哪裏有,兒我今日便逕往直北大潼府李友金處,調取他那支人馬前來助我,有他李友金在,定能夠助我軍破敵矣!”潞州王李傑聽罷大喜,即刻便下了一道軍令,急遣大太保李嗣源往直北大潼府一行。

大太保李嗣源接到命令之後,即刻披掛上馬,往直北進發而去。但見的途中時不時的冒出三三兩兩的窮苦人家。李嗣源在路過這些個人家居所的時候所看到的無不時互相啼哭,攜兒抱女,夫東婦西,各人顧命逃散而去,隻留下了這些破爛不堪的破落民屋。裏麵的老百姓們能夠跑路的,俱都逃往南方去了,不能夠跑的,或者舍不得離開家園的老人們,就隻能整天窩在家裏啦!

李嗣源看到這裏,心中頓時一痛,心中喃喃自語道:“這都是因為戰亂所致啊!何時才能打敗弑君篡位的朱溫,重新還得一個天下太平啊!”因為梁晉戰亂,住在這裏的老百姓們,每一家人家都在自家的家門口上吊著一個木牌,在木牌的兩麵上,一邊寫個晉字,一邊寫個梁字。那方軍隊殺到這裏,如果這方軍隊對這裏的老百姓們發生打殺搶燒,為了能活命,老百姓打聽得是晉兵,把那晉字吊過來。那軍說是晉王的民,不要搶就過去了。後兵又來搶,打聽得是梁兵,就把那梁字吊過來,那軍說是梁王的民,不要搶,也就過去了。後來搶得滑了,不論梁、晉都搶了,因此人民朝屬梁而暮屬晉啦!

大太保李嗣源親眼目睹,見到了戰區老百姓們生活的如此之艱苦,不僅勒住了胯下馬,喟然歎息道:“老百姓們之所以生活的如此艱辛困苦,皆全賴這梁、晉交兵,殺得敵我兩軍的軍土們受這塗炭之苦,還得戰區的老百姓生活的猶如倒懸之急啊!以至於害得這天下慌慌,人民死其大半啊。”

大太保李嗣源想到這裏狠狠的攥緊了自己的拳頭,用自己攥緊拳頭的手腕抹掉了自己雙眼的淚花,隨即揚起馬鞭抽打胯下馬匹,星夜馳往大潼城!李嗣源行不過數日便直達那位於直北方向的大潼城,到的了自己叔父李友金的府邸,通過下人的稟告,經過李友金的應允之後,李嗣源這才拜見到了自己的叔父李友金。

李嗣源見到了自己的叔父李友金之後,行禮完畢之後,隨即呈上了潞州王李傑寫給他的告急文書。李友金打開書信以後便看了起來,隻見書中言道:“梁軍主帥大將王彥章殺我晉王軍兵,連敗我軍二百餘場,不能措手,回馬槍挑殺了白馬銀槍之稱的大將高思繼,氣殺了我聯軍主帥晉王李克用,現今這賊將王彥璋守住了雞寶山,兩軍相攻至急,望大王您能夠乞撥大將前來相助。”

李嗣源叔父李友金看罷告急文書,頓時對著李嗣源放聲大哭,道:“可惜了我那皇兄他竟死於非命,唐室恐將不能為皇兄他報仇矣。”李友金說罷,隨即對著身旁下人下命令道快速召集諸將前來我處集合。過不多時李友金帳下全部諸將俱都來齊,李友金對著手下一幹猛將,問道:“在場班部中眾將,你們人誰可以引著一軍前去雞寶山相助我皇侄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