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建唐引軍來援(2 / 2)

李友金話言未絕,便從班部眾將中,站出一員大將應聲而出,說道:“主公!臣雖不才,願領兵前去,以斬王彥章的首級回見主公。”李友金聞聲視之,隻見的其人身高不過七尺,年領也約莫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但卻麵如敷粉,發綰齊眉。

此人是誰?這員大將家住北平府,長在北平府,姓史,名字叫做建唐,是李友金部下戰將中的一員名將,這個史建唐為人極其有智慧謀略。李友金聽到史建唐主動請纓前去,聞其言大喜,立即便封他為總兵官,同時撥出馬步軍健二萬餘人,連同帳下健將八員,一同跟隨著大太保李嗣源連夜便出發,大軍出發之後便直接飛奔雞寶山而來。

總兵官大將史建唐率領著軍兵浩浩蕩蕩的正行近在去往雞寶山的大路上,忽見得前麵探馬,報告言道:“稟!大人此去前方便到的唐營。”史建唐聞罷,對著探馬問道:“此去唐營我軍陣地,還有多遠?”探馬回道:“唐營離此不遠,約莫十餘裏的路程。”史建唐聽罷,急忙將手下八員副將喚至身前,吩咐他八人將自己所率領而來的這二萬人馬,在這裏另自尋找有利地勢安下了一個小型軍營。史建唐待的軍卒們安營紮寨以畢,這才讓李嗣源引領著自己前去唐營大寨來麵見潞州王李傑。李傑聽的下人稟告之後,便急忙率領著帳中文武眾大臣們一齊湧出前來迎接史建唐和李嗣源二人。待的眾人進入中軍大帳之後,李嗣源將自己辦差的經過跟李傑敘述了一遍之後,同時交回了潞州王交給自己的令箭。

潞州王李傑,他剛出的大帳一見來將隻不過是一個年齡約莫十四五歲的少年時,便頓時一愣,同時臉上也表現出了對李嗣源的責備之意。李嗣源見罷,急忙對著潞州王李傑使眼色,讓他勿要以帽取人。李傑看罷,也暫且放下了對李嗣源的責備與對史建唐的疑慮,對著少年將軍史建唐,好言說道:“我侄遠路而來,一路之上風塵不易,我心中甚是慚愧!之前許多的好漢,成了名的英雄,皆都喪命於王彥璋之手。我那成金叔父也真是糊塗,怎麼會叫你這麼一個小孩兒到此,這不是胡扯嗎?你一個孩子家家的到了這兩軍陣前焉能成事?我若是叫你出陣,必定會被那賊水手恥笑不可。”潞州王李傑的本意是勸史建唐回大潼府去,換的別人再來,畢竟史建唐現在還小,如若讓他出陣必定也是難以敵得過王彥璋,鬧不好還會將自己的大好年華葬送於此!

怎奈少年將軍史建唐聽罷,李傑的言語之後,向前邁出幾步,來至李傑近前,告道:“大王您錯啦!您也忒休小瞧於我了。常言說的好,將在謀而不在勇!再者說了,我乃是名將之子,九世良將之孫,量那王彥璋也不過區區一水手,能有什麼通天的本領,我還真就不信自己治不了他啦!”

李傑聽罷,剛正要說話間,探馬入內稟告道,說是敵軍主將王彥章又複來的陣前索戰來了。史建唐聽罷,“撲通”一聲跪附在了李傑的身前,叩頭說道:“大王!小將願往,我到的陣前定是能夠砍了那個王彥章的首級,來獻於帳下!”潞州王李傑眼見史建唐說的懇切便也就答應了史建唐的請求。

史建唐待的得到潞州王李傑的首肯之後,便立即起身,出賬。史建唐出的中軍大帳之後,也沒有急著領兵出戰,反而是徑直回到了自己設在十裏之外的二萬人馬的小營,待的到的自己的軍營之後,急忙傳令喚來了自己的八名副手,對著他們八名副將吩咐道:“爾等八人,先自領六千軍兵去埋伏於兩軍陣前左右,我則親自領著軍兵三千,當中殺出,我若是輸了,你們便從兩邊即刻前來接應於我;若是我勝了,王彥璋那個水手敗了,你們左右兩支兵馬也急刻從兩邊趁亂殺出以便截斷他的退路。我可給你說好了,你們之中但凡有退前縮後者,以此劍為例。”史建唐說著話,右手迅速抽出腰間佩劍,左右雙手一手握著劍柄一手捏著劍尖,雙臂一發力隻聽到“嘎巴”一聲碎響,便將手中佩劍硬生生的給折成了數段。

史建唐的這一手段,頓時唬住了手下眾將。隻見的手下一眾將俱都各自領命去了,隨即便見得他們八員大將各個披掛上馬,引領著六千精兵分左右兩隊先後出的軍營,前往陣中布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