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孫方簡二兄弟常年出於晉朝與遼國的邊境之地,對於晉朝燕雲十六州的地形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所以遼國便非常樂意的接納了他們哥倆,他們哥倆為了表示自己歸降遼國的誠意,便欣然接受了遼國想讓他們為遼國入侵晉朝的向導的要求,引領著遼兵入境。
當時晉遼邊境之地,河北全境大旱,顆粒無收,老百姓們饑餓難耐,可是又沒有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造成了老百姓們餓死無數,餓莩載道。老百姓們吃不飽飯,便會鋌而走險,變農為匪,以至於兗、鄆、滄、貝等州府一帶,盜賊群起,官吏屢禁不止,到的後來竟然禁不可禁了。晉朝朝廷一方麵出於平定群匪,一方麵是為了震懾契丹兵將入侵,便派遣第一次晉遼交戰之時,殺退遼兵的大將軍杜威,出任天雄軍節度使。杜威到的天雄軍節度使任上之後,便派遣部將劉延翰,到的邊塞地區,購買軍馬,卻不料在劉延翰在購的軍馬歸來的途中竟然被已經歸順了遼國的孫方簡所擄,押獻給了遼國朝廷。晉將劉延翰拚的一死這才得以脫逃,於是劉延翰便報知杜威。杜威聽的之後,便趕忙上書晉朝朝廷報稱孫方簡為遼作倀,不可不預防。晉主石重貴在接到了杜威的奏章之後,便接連下出了幾道任命:命天平節度使李守貞為北麵行營都部署,義成節度使皇甫遇為北麵行營副都暑,彰德節度使張彥澤充馬軍都指揮使,義武節度使李殷,充步軍都指揮使,並遣指揮使王彥超、白延遇等數名大將,一同率領步兵十營戍守邢州要地。
話說這個天平節度使李守貞雖然被晉王石重貴任命為了邢州統帥,但是他卻與內廷都指揮使李彥韜不是很合得來。他們兩個人不投脾氣,尿不到一個壺裏。李守貞往往發出的任何一道命令,李彥韜都會往往牽製守貞。李守貞也每每到了這個時候,便表麵上佯為敬奉,暗中卻是怒恨不平。
各位看官!你們想一想,要都是他們二人這一般,內外不和,形同水火,國事尚堪再問呢?
晉主石重貴在晉遼邊境屯紮下了李守貞等眾多兵將之後,又出於恐怕吐穀渾這個番國為遼國誘惑向自己進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屢屢召喚吐穀渾國主白承福入朝,白承福每到一次晉庭,晉庭都會對他宴賜甚厚,就是這樣晉主石重貴還是不放心,於是就下令命白承福戍守滑州,歸太原節度使劉知遠節製。於是白承福便命令手下部眾們前往太原,擇地畜牧。
可是白承福的這些個番眾都是荒外之人哪裏懂得什麼法律,因為番眾不知法律,便屢屢犯河東劉知遠頒布下的禁令。可是這個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也是一個賞罰嚴明,紀律嚴明的主,於是他便每一次都對這些觸犯了自己法令的番眾們依法懲辦,一點兒都不會手下留情。這也就漸漸造成了番眾頭目白可久心中漸生怨望,於是這個白可久便率先率領著所部番眾盡數歸附在了遼國之下。
太原節度使劉知遠在聽的下人對自己報告道:“大人!大事不好,吐穀渾頭目白可久率領著部眾盡數投奔遼國去啦!”劉知遠得報之後,便趕忙招來了自己的心腹大將郭威來到了自己的大帳。待的郭威到的自己的大帳之後,劉知遠便密與親將郭威二人計議道:“郭威將軍!現如今天下多事之秋,番部時常出沒於咱們太原附近,實在是我的一塊腹心大病,可是現今這個番眾頭目白可久也已叛敵去了,這個白可久久居太原,對於咱們的防備可是知曉的一清二楚啊!咱們不可不防啊!”郭威聽罷劉知遠的話語之後,便回答道:“大人,我已經派人打聽到這個白可久投奔遼國之後,遼主耶律德光便授予他白可久一個雲州觀察使的職務,一旦這個消息被吐穀渾大頭目白承福聞知之後,這個白承福也必定會望風而逃。俗話說得好:“擒賊先擒王”,咱們隻要將他們的首領白承福除掉,白承福統領下的所有部落肯定會有所收斂,再也不敢無端放肆啦!更何況這個白承福擁資甚厚,連喂馬的馬槽都是用銀子做成的槽子,我們若是得到了白承福的所以錢資充作軍姿餉銀,便可雄踞這河東之地,即便就是中原突然生變,咱們也可以獨霸一方。這天下事,安危難測,還望主公早做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