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都招討使杜威率領著大隊軍兵,好不容易來到了廣晉,與身為副招討使的李守貞大軍會師,繼而兩路大軍便合為一路,浩浩蕩蕩的望著北向進行,大軍在往北進發的途中由於大雨磅礴延誤了許多時日,這一路之上耗費掉了許多的軍糧,杜威恐怕自己大軍,糧草不足以供應現有大軍的食用,於是前派遣軍兵護送著自己結發妻子宋國公主入京都洛陽,乞請晉主石重貴給自己添兵增糧。晉主石重貴在見到了宋國公主之後,從宋國公主口中聽到了杜威的請求之後,於是便將拱衛京都洛陽的禁軍押運著糧草多半撥往杜威所處,這時晉主石重貴也顧不得宿衛空虛,心中就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期望著杜威能夠及早殺敗遼軍,收複燕雲十六州。
杜威在接到了晉主石重貴增派給自己的多半禁軍和糧草之後,便帶領著全軍,直接殺往瀛州城而去,待的大軍到了瀛洲城外,杜威隔著老遠,便遙見的瀛洲城門大開,寂若無人,杜威見到這裏,便不由的暗暗驚疑,彷徨卻顧。
當下杜威也不急於攻取瀛洲城,而是將人馬盡數駐紮在了瀛洲城外,待的大軍紮營以畢,杜威便又分別派遣出了偵騎四處來往探聽遼軍虛實。過不多久,杜威便接到了探馬的稟告,說是瀛洲城敵方遼軍大將高漠翰,已經早先一步引領著遼兵盡數潛出瀛洲城去了,而說要跟自己在瀛洲城內,裏應外合的瀛洲刺史劉延祚也不知了去向,杜威聽聞的探馬的報告之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這才下令,命自己的馬軍排陣使大將梁漢璋,率領著二千騎兵,順著遼兵逃跑的路線,追繳遼兵。
這個杜威也是個廢物點心,大草包。你說你這個時候竟然已經知道自己中了瀛洲刺使劉延祚的詭計了,那又為何,何不速速退兵呢?杜威可倒好,既然明知自己中了劉延祚的奸計,還要派自己的帳前大將梁漢璋往追遼兵。想是這員晉軍大將,梁漢璋合計著,該死於此地了。
晉軍大將梁漢璋奉杜威將令領軍前進,緊緊的追趕著遼軍高莫瀚的蹤跡,行至到了南陽務,卻不料在這裏遇到了遼軍的伏擊,整支隊伍都陷入到了遼軍的埋伏圈中,遼兵一齊從四麵齊殺出,把梁漢璋給團困的圍住在了垓心。晉軍大將梁漢璋隻得率領著晉軍在遼軍陣營之中左衝右突,可是怎奈寡不敵眾,致使自己和跟隨自己而來的晉軍竟無一人得以逃脫,徒落得一個全軍覆沒,暴骨沙場的下場。
正在等候梁漢璋捷報消息的杜威,在聽的敗報遞入威營之後,杜威現在所能夠想起的第一件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慌忙間引領著大軍敗退晉地。遼主耶律德光,在聽聞知道杜威率領著的晉軍已領被自己的人馬殺退之後,便遂引大軍大舉南來,追躡晉軍。
晉軍都招討使杜威是一個素來膽小的主,杜威引領著敗退的大軍,一路星夜往南奔走。你別看,杜威領著大軍征遼時,大軍行進緩慢,可是一旦大軍撤退,跑的可別誰也不慢,晉將張彥澤這時正在恒州駐守,在接到探馬回報的杜威率軍不敵遼軍,誤中遼軍的詭計,被遼軍殺得大敗之時,便引領著本部軍兵往北而行,前來救援杜威的大軍,當張彥澤與杜威彙合之後,張彥澤便主張率軍回轉往北拒敵於晉地之外。杜威這時,在見到了張彥澤率領著的生力軍之後,便點頭同意了張彥澤的建議,於是便與張彥澤一同趨往恒州城去了,到的恒州之後,杜威與張彥澤經過商議之後,便任命張彥澤為先鋒,領軍回擊遼軍。
張彥澤於是便又率領著大軍,進至到了中渡橋,這個中渡橋乃是扼據在北方大河滹沱河的中遊,張彥澤到的這裏的時候,發現已有大隊遼兵已上的中渡橋上扼守。要想將遼兵抵擋在晉地之外,就必須要奪下這個中渡橋,換成己方防守,於是晉將張彥澤便率領著手下眾兵將上的橋上與遼兵反複爭奪,這一奪,晉遼雙方就大打的三仗,最後遼兵守橋官軍不敵張彥澤所率領著的大軍,於是遼兵便焚橋退去。遼兵焚燒掉了中渡橋,退到了河對岸之後,便與晉軍形成了夾河對峙的局麵。
遼主耶律德光,眼見的張彥澤所率領著的大批晉軍殺至,而己方遼軍在與張彥澤爭奪中渡橋的控製權的時候,又吃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敗仗。己方失利,又恐會有更多的晉軍駕船急渡滹沱河之後,突然殺至自己所駐守著的對岸,到時候晉軍必定會勢不可當,於是便想著引領著自己的遼軍棄南北歸。
可是就在遼主耶律德光下令撤軍之時,忽聞得探馬來報,道:“稟告,我主陛下!現已探明對岸晉軍,並無渡河的打算,而是在河對岸沿河築起營寨,做起了固守的姿態!”遼主耶律德光嗣聞晉軍竟然沒有派兵馬趁勢一舉殺過河,反而在河對岸沿河築起了營寨之後,心中多日來的恐懼一掃而去。同時為了使遼軍在之後的戰爭中占的主動,便下令大軍繼續逗留在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