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將帥不和驚漢主(1 / 2)

漢主劉知遠入主大梁之後,四方諸侯無不遞表稱賀,絡繹不絕。劉知遠在建立了自己的後漢政權之後,河南一帶的軍民無不爭相向往,這個時候河南一代的遼兵遼將們或投降於劉知遠或紛紛往北逃遁而去,於是沒了主子爺們為靠山的漢籍將佐們也就紛紛投歸到了劉知遠的懷抱之下。

遼將高唐英所駐守著的相州,也發生了這種事情,被高唐英所阻攔,於是高唐英手底下的指揮使王繼弘、楚暉二人一怒之下,竟然將這個遼將高唐英給結果了性命,隨即王繼弘二人便派人向漢主劉知遠遞去了降表及土地居民本冊,並向漢庭傳首詣闕。漢主劉知遠知道之後,心中頓時大悅。劉知遠一高興可就免不得給王繼弘和楚暉一番封賞了。

王繼弘和楚暉二人的行徑被天雄軍節度使杜威和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等二人知道了之後,也心中有了歸附漢庭之意。

話說這個杜重威也是一個矛盾的人,怎麼說呢?首先:杜威生於何年不得而知,也無從可考,咱們隻知道他死於公元948)年,他本是五代後晉大臣。家中祖籍本是位於代縣西北的古時朔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朔縣。杜威本名叫做杜重威後因避後晉出帝石重貴的名諱,而去掉了自己名字中的重字改名為了現在的杜威。杜威他不僅是後晉的大臣同時也身為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的妹婿。後晉立國之後,杜重威親率禁軍,平定了安重榮的擾亂,也因此杜重威因功授封成德軍節度使一職。這個杜重威可不是一個什麼好人,也不是一個什麼好官,杜重威其在任期間除了對治下的百姓們,重斂百姓,稅外加賦,惹惱的世人無人不對他的怨怒。晉主石敬瑭去世之後,傳位給了自己的侄子石重貴。後晉出帝石重貴嗣位之後,北國草原上的契丹曾多次領兵進犯晉遼之邊境,可是你猜杜重威他是怎麼做的?杜重威他每次都是閉城自守,不肯出援。怎奈到了這個時候後晉石重貴已經是實在是無人可用了,河東地區的劉知遠身居要職,再加之地處險要之地,於是後晉出帝石重貴隻得任命杜重威為北麵行營招討使,統領諸軍抗擊遼軍,可是杜重威仍然沒有改變他怯懦懼戰的性格。到了公元946年後晉出帝開運三年杜重威他眼見得自己大軍被遼國四麵圍定的後果之時眼見得自己生還無望的情況下,於是便親舉部下軍眾一股腦的全部投降了契丹,隨後杜重威又引領著大隊的遼軍南下抗擊晉軍,在打敗了後晉,後晉出帝石重貴被遼主耶律德光俘虜北上之後,杜重威繼而因功鎮守於鄴城,也就是現如今的位於冀南磁縣東南的河北省臨漳縣。

後來遼主耶律德光因為中原地區軍民的不斷抗爭,耶律德光迫於無奈在聽了自己謀士們的建議之後,隻得做出了讓後晉降將中的各鎮節度使一同還歸各鎮駐守,杜重威和李守貞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奉了遼主耶律德光的命令,各自得還本鎮駐守去的。

在漢主劉知遠進入汴梁,改國號為“漢”之後,四方諸侯皆前來歸附的情況之下,杜重威、李守貞,也各自皆奉表歸降到了劉知遠的大腿下。這個時候恰逢宋州節度使高行周陣亡之後無人領兵駐守,於是劉知遠便命調杜重威領兵前去鎮守宋州。並任命河中節度使趙匡讚領兵鎮守晉昌軍,調李守貞領兵鎮守河中,此外亦各有遷調,無非是防微杜漸,免得這些個諸侯們在一個地區深根固蒂,跋扈一方。

漢主劉知遠的聖旨下達之後,各鎮節度使便多奉命轉徙他鎮,在一切都進行的很是順當的時候,可就是唯獨這個反覆無常的杜重威,他竟然抗不受命,遣自己的兒子杜弘璲,往北而行去向遼國乞援去了。

這個時候遼將耶律麻答,他人尚在恒州,在耶律麻答接到了杜重威的乞援信之後,便立即調撥自己的部下趙延壽遺下幽州軍兵二千餘人,又命令指揮使張璉為前鋒大將,領兵南下前去支援杜重威。

杜重威聽說遼將張璉親自領著二千餘人的幽州軍兵來了之後,便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兒子和部下隨從們出城五十餘裏將這個張璉給迎接進了鄴城,隨後杜重威又請張璉作為自己的副手,張璉欣然接受,便領軍幫助杜重威駐守在了鄴城。這個時候杜重威仍然覺得自己手頭裏麵可用的兵力過於短缺,於是便再次向著身在恒州的耶律麻答發出了祈求發兵的求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