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判官李恕,說的句句都是大實話。趙匡讚聽了李恕的話之後,再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心中頓時李恕的話很是有理。於是,趙匡讚便派遣節度判官李恕親自代替自己來到汴梁,入朝謝罪,情願麵覲漢主,聽受處分。
漢主劉知遠聽罷,對著李恕道:“你家節度大人,趙匡讚是因為什麼緣故想要歸附蜀國的呢?”李恕聽罷,漢主劉知遠的話之後,便趕忙回答道:“回稟!陛下!我家主人趙匡讚是因為想到了自己處境,才出此下策的啊!”漢主劉知遠問道:“趙匡讚他想到了自己處境?他有什麼處境可顧慮的呢?”李恕,解釋道:“我家主人,想到自己曾經身受虜言,父在虜廷,恐陛下您未肯俯諒,所以才想到要歸附後蜀求生的。老臣,我曾一再諫諍,謂國家必應存撫,匡讚亦自知悔悟,故遣臣來祈哀!”漢主劉知遠,聽罷深有感觸的對著李恕說道:“趙匡讚父子,與朕我本是故交,趙延壽他不幸身陷胡虜投降大遼。今日延壽他方墜檻阱,我又何忍心再加害他的兒子趙匡讚呢?你可返回去速速報與趙匡讚知曉。讓他趙匡讚將心放到肚子裏,不必多疑,讓他放心大膽的,盡可來朝見駕!絕對沒有人敢對他怎麼樣!”
李恕聽罷,對著漢主劉知遠拜謝而去。
趙匡讚在李恕歸來之後,聽的李恕如實回答了自己汴梁一行的情況之後,趙匡讚這才將自己這些日子裏來的緊張情緒,緩解了下來。當晚,趙匡讚便喝了一個伶仃大醉,不省人事。
待的第二日,晉昌軍節度使趙匡讚醒來之後,便見得自己的書案前,醒目位置上當著鳳翔節度使侯益寫給自己的表文。趙匡讚打開一看,隻見的表文中所寫著的無非就是:侯益貽書自己,想讓自己與他侯益,二人約定兩軍互為犄角互相幫扶。待的後蜀國大軍到來之時,一齊幫主後蜀國主一舉奪下中原的大好河山。
趙匡讚看到這裏,心說:“侯益啊!侯益!你說你這個時候給我來信,這不是表明了要害我嗎?你說,我好容易才讓漢主劉知遠原諒了自己的行為。你說我容易嗎?”趙匡讚想到了自己,便提筆給侯益寫了一封回信,言辭婉轉的拒絕了侯益。
侯益不知道趙匡讚已經又背叛後蜀國,反又投到了大漢王朝的懷抱中去啦!在接到趙匡讚寫給自己的回書之後,心情立馬由天堂跌倒了穀底,侯益實在是想不明白,既然大家都同為後蜀國效力了,你還為什麼要拒絕自己呢!
在經過多方打聽之後,侯益這才知道:在自己書信到達趙匡讚手中的時候,偏巧是晉昌軍節度使趙匡讚狐疑未定,在複聽了自己手下的節度判官李恕的言語之後,仍然上表漢廷,自請入朝的時候。
在得知趙匡讚的行為得到了漢主劉知遠的原諒之後,侯益也立馬給後漢國主劉知遠遞上了奏章。
漢主劉知遠在看到了侯益表章之後,發現侯益的奏折也與晉昌軍節度使趙匡讚一般見解,也是表示願意謝罪請朝之意。
時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將軍齊藏珍,二人為統軍大將,同時調集起了禁兵數萬,正欲前往關西鎮壓趙匡讚和侯益的叛軍。在右衛大將軍王景崇正欲啟行之時,漢主劉知遠將王景崇召入臥內,對著王景崇密諭,道:“趙匡讚、侯益,雖俱來請朝,未知他們二人有無詭計,你此次率兵西去,當密觀他們二人的動靜!他們二人若是真心入朝,你自可不必過問。倘或他們二人此次入朝之時,遷延觀望,你當可便宜從事,勿墮狡謀!”右衛大將軍王景崇聽罷漢主劉知遠的話語之後,應聲遵旨而出,即日啟行,西赴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