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威等聽著,不禁失色,俱涕泣答言道:“天子幼衝,此事必非聖意,定是左右小人,誣罔竊發;假使此輩得誌,國家尚能治安麼?末將等願從公入朝,麵自洗雪,蕩滌鼠輩,廓清朝廷,萬不可為單使所殺,徒受惡名!”
郭威聽罷,臉上尚有難色,但是還是假意為之。
這個時候,眾人眼見的郭威這個樣子,樞密使魏仁浦便躍眾而出,對著郭威進言,說道:“郭公!你係國家大臣,功名素著,今日又手握強兵,據重鎮,致為群小所構,此豈辭說所能自解?時事至此,怎得坐而待斃!”
他的話音方落,翰林天文趙修己亦從旁接著話茬,說道:“對啊!魏大人說的對!郭公你徒死無益,不若順從眾請,驅兵南向。既然天意授公如此,公若是違天則是不祥呢!”
郭威聽了他們的話之後,心意乃決,於是便留下自己的養子柴榮率領著大軍鎮守鄴都。
柴榮本姓柴,他的父親名叫柴守禮,柴榮本是郭威妻子兄長的兒子,是一個自幼天姿沈敏的孩子,自幼深受郭威妻子所喜愛,於是便收了柴榮作為自己的義子,就這樣這個柴榮也就做了郭威的義兒。
漢帝劉承佑命柴榮為貴州刺史,可是柴榮願意跟隨著自己的義父麾下,多多的建功立業,也就未嚐前去貴州赴任,因此也就跟著郭威留居在了鄴城,充任牙內都指揮使一職,但是因為柴榮的貴州刺史是漢帝劉承佑親自所封所以柴榮也就因此而遙領著貴州。
郭威在將自己的義子柴榮留守鄴都,以便於堅守自己的根據地。在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之後,郭威這才下令,命令郭崇威為前驅,率領著大軍往南進發,奔著後漢都城汴梁進發。而郭威他自己則是與監軍王峻二人在後率領著鄴都部眾,緊隨郭崇威的前隊後麵向南進發。
在郭威大軍經過澶州城的時候,城裏的李洪義、王殷,二人親自率領著部眾出城相見,王殷見到了郭威之後,對著郭威就是一通慟哭,還表態自己願舉兵追隨郭威效力,就這樣郭威便下令命令王殷還有李洪義也率領著部眾跟從郭威渡過了黃河,殺向了汴梁。
既然提到了柴榮,那麼小子我也就多說一句,提到了柴榮,咱們也就即將開啟本書中五代十國中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後周啦!
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的開國皇帝,也就是後世人們所說的後周世宗皇帝。柴榮一共在位六年。
本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也就是現今的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篤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複蘇。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
後漢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仆射。
後漢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被漢隱帝誅殺,郭威憤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其後加封晉王並出任開封尹,判內外兵馬事。
年富力強的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