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郭威率領著的大軍在經過了澶州兵變之後後,留在京師監視諸大臣的樞密使王峻馬上派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率七百騎馳赴宋州,以“保衛”劉贇。郭崇一到宋州,就把劉贇的衛隊招降了,劉贇實際上已掌握在郭崇手掌心了。
由於郭威擁有最強大的軍隊,除鎮守太原的劉贇的父親劉崇外,沒有人敢不聽命。二十五日,郭威大軍回到開封城郊,王峻率群大臣出城迎謁。二十七日,太後下詔:請郭威“監國”,中外庶政,並由郭威處分。又詔廢劉贇為湘陰公。於是文武百官,內外將帥,藩臣郡守接二連三地上表勸進。
第二年正月,內廷傳出太後李氏的“誥命”,吹捧了一番郭威的聖德,又說什麼順天應民,要將後漢傳國符寶授於郭威。這“誥命”當然不會是出自李太後的旨意。郭威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後,就舉行隆重的典禮即皇帝位,國號“周”,年號“廣順”。又一個新王朝在中原大地出現了。窮小子郭威也就這樣一步一步登上了後周皇帝的寶座。
咱們書接上文,上文書中咱們提前將郭威如何毒害後漢王朝的法定繼承人,身在徐州擔任徐州節度使一職的劉贇,又提前介紹了一下郭威是如何一步步由一個窮小子成為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朝代後周的開國皇帝的過程。
不過,這隻不過是一個大餐之前的一道開胃小菜,來掉一掉各位看官的興趣罷了!
那麼接下來,咱們就得一點一點的詳細說一說啦!
就在前一晚,一個晚上的時間郭威在自己心腹智囊的幫助下才草擬好了一封表文。
到的第二日,一大清早,郭威便步入到了朝堂之上,等郭威到了朝堂上的時候,發覺大殿之上文武百官統都已經在列了。
郭威來的夠早的吧!怎麼這些個文武大臣們來的也這麼早呢!那是因為,今天有一件大事要發生啦!
這件大事就是大漢王朝的新任皇帝人選就要誕生啦!
到了這個時候,郭威也就不再墨跡,於是郭威他便從懷中取出了昨晚已經草擬好的表文,推馮道為首,自己與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俱都看完了之後,這才由馮道帶頭陸續的在表文之上寫下了自己的署名。
待的,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的署名已經署畢,郭威這才命內侍呈入,遞到了李太後的麵前。
李太後接到了由文武百官們署名過的表文之後,便趕忙下旨,召集諸位大臣們前來自己這裏議事。
過了不大一會兒,俄而得太後旨,召入馮道、郭威,允議立徐州節度使劉贇繼承皇位一事。
待的馮道、郭威等人步入到了李太後的寢宮中之後,李太後便立刻對著馮道下旨,命馮道他代替自己撰寫了一條教令,命馮道擇一個良辰吉日出發前去徐州往迎已經被認定了即將繼承大漢王朝皇位的現徐州節度使劉贇。
咱們說到了這裏,不得不再一次重審一遍,這個馮道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可是一個著名的圓滑的人物,而且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老奸巨滑的老東西。
馮道在接到了李太後的旨意之後,便料得自己此次出發前去徐州往迎新皇帝劉贇,並非是郭威的本意。
馮道他想到了這一層之後,再往深處裏一想,自己莫不如用言語將李太後交給自己的這一趟差事給推諉掉,較為妥當的些;
於是,老奸巨猾的馮道便趕緊李太後,回稟太後道:“啟稟,太後!微臣認為此次前去徐州迎立新主,必須先得事先酌定好禮儀,就是教令亦必須斟酌,俟臣與郭威出外商定之後,再行奏報。”
李太後聽罷,也唯有點首稱是。
就這樣,待的李太後同意之後,馮道便與郭威立即對李太後跪安之後,便立即向李太後告辭出宮門離開了李太後的寢宮。
馮道同郭威二人離開了李太後的寢宮之後,一邊緩慢步行著,兩個人一邊對話,道:“郭侍中幕下多才,所有教令禮儀,還是有勞郭侍中你來酌定的為是。”
郭威聽了之後,對著馮道笑著說道:“馮老太師,你府中能人可也是不少啊!馮老太師你這又是何必過謙呢?”馮道聽後,皺著眉頭對著郭威說道:“郭侍中,實不相瞞老夫我已經老了,之前前日的教令,李太後她老人家命我起草,你猜怎麼著?我那叫一個搜索枯腸,這才勉勉強強的寫成了此令,今番這個教條,郭侍中大人啊!你還是饒了我罷。”
郭威聽後,任然過謙的對著馮道說道:“馮老太師啊!郭威我呢,我可是一介武夫,老太師你又從哪裏聽說過有武夫懂文墨的?沒有吧!這不我也是一個不通文墨的武夫,而且我的府中幕下亦無甚佳士,惟憶我出征河中,每見朝廷詔書,處分軍事,均合機宜。當時問明朝使,說是翰林學士範質手筆,現未知他留住都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