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是開花彈,威力自然大增。而使用定裝的生絲藥包也使大炮射擊的精確性、度等方麵都有顯著提高。
頭一道防線由於離河岸太近,極易為清軍悍不畏死的進攻突破,故此笨重的“大將軍炮”及“佛郎機”等炮主要配備在第三道、第四道防線上。第一線主要配置重量較輕的,比較容易撤退的“效飛神弩”“虎蹲炮”等武器。及其它他們“毒火藥球”“一窩蜂”等等其他聊勝於無的火器。
隨著堡壘內的明軍雜牌兵慢慢靈醒過來,一個個撲到自己的戰位上開始了作戰行動。要知道這引起士兵有一些是義軍出身,他們有些當過強盜,有些是因為家人為清人所害,加入義軍抗清的。他們是缺乏訓練,膽氣卻是不缺的。一旦從最初的驚慌之中靈醒過來,還是能夠英勇的與清軍進行血戰。
倒是那些平日自詡為“正規軍”的明軍士兵,平時鬥起心眼、拍起馬屁來一個頂兩個,一但真正開始作戰一個個立即被那如震震之雷炮炮聲嚇得兩眼圓睜,臉色蒼白,如同一隻隻沒頭蒼蠅在堡壘裏四處亂跑。
起初的慌亂時間一過,“蘇州防線”如同突然間複活一般。各式各樣的武器,一齊向河中緩慢渡河的清軍戰車身上招呼。
伴隨著堡壘處一個個白色的水柱在那些正在渡河的清軍的戰車附近處騰起,明軍自己大批製造的什麼“一窩蜂”及拖帶著長長木杆以保持方向的火箭等各式各樣的火器也射向河中和對岸。
被“開花彈”擊中的戰車的遭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開花彈擊穿裝甲,那當然沒有什麼好的,一車的人基本上是死定了。另外一種可能是開花彈並沒擊穿裝甲,隻在裝備外麵爆炸,這就要看誰倒黴了,炮彈落在誰的頭上,那是一定跑不掉的。至於其他人倒也不會有大的傷害。
被“穿甲彈”擊中的戰車,則更加糟糕。如果是從頂部襲來的炮彈一定是“虎蹲炮”躲的“穿甲彈”。火藥燃氣的動能將它們送上高空,憑著“重力加度”它不但可以輕鬆打穿戰車的頂部裝甲,而且可以一直擊穿腳下的底板。
被它直接擊中的人,固然是立即身死。可活著的人,隻能驚恐的看著麵前一股極粗的冰冷水柱從戰車底部冒出來。一個個拚命從戰車中鑽出,如果不能及時從戰車之中逃生,恐怕就隻有捂死在不斷下沉的戰車之中了。
好不容易鑽出戰車的清軍士兵,則麵臨一道道從對麵堡壘上的射出來,照在河麵之上的光柱。一但被它們現,轉眼之間就會遭到似乎多到無數的弩箭射擊,又或者被那些“澎澎”作響的火銃奪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