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險象環生顯智謀 一,聰明小晏嬰(2 / 2)

雖說管仲的名氣和功勞比鮑叔牙大得多,但是如果沒有鮑叔牙的如海大度和不計小節的知人善薦,也就沒有管仲的用武之地和佐霸之時。倆人在一起開始經商的時候,是鮑叔牙拉引沒有本錢的管仲做起了生意,還常常讓利於家有老母且一貧如洗的管仲;倆人一起參軍參戰的時候,鮑叔牙也不計較管仲的貪生怕死,退縮不前;倆人一起開始從政當官的時候,鮑叔牙也不怨怪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當倆人各為其主、各隨公子的時候,鮑叔牙還是以大局為重,以大業為計,勸說齊桓公要不計管仲那一箭射身之仇,並說明那是管仲的無奈之舉。終於說服齊公任用奇才管仲為相,從而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稱霸大業。

管仲與鮑叔牙情深至真,功德同顯。二人之誼,古今再無一例。嬰兒,你認為管仲的不足之處在哪裏?這是為父的第一個問題;如果鮑叔牙毛遂自薦,當了宰相,他能輔君而成興齊霸業嗎?這是我的第二個問題。”

說到這裏,晏弱注視著兒子,等待他作回答。

晏嬰低頭稍作思索,又抬起頭來,認真回答道:“孩兒認為:管仲輔君成霸業,功高德卓。可他沒有解決後繼接班大事,也沒有清退齊桓公身邊的小人,以致造成後來小人作亂、困死桓公且桓公腐屍陳室七十多日無人埋葬,以及公子間爭權互殺等惡事頻生。這是霸主齊桓公的悲哀與不幸,也是管仲的失職。

如果鮑叔公當了相國,有可能比管仲做得更好。因為鮑叔公有仁德、有度量、有是非忠奸觀念、有經濟和識才之能。所以孩兒認為,有可能他比管仲做得更好。”

聽完兒子的回答,晏弱臉現滿意笑容。他說:“嬰兒,不管你的觀點有多大的準確度,你能從曆史人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種進步,讓為父的替你高興。你人生的或者為人處事的標杆一立,你在未來將前進有動力,後退有底線,心中有尺碼,可以幹一番事業嗬。”說完,晏弱從凳子上站起來,麵帶微笑走了出去。

晏嬰卻並不為父親的話激動,他搖了搖頭,象是想起了什麼,脫口而出道:“管子!”然後捧起一打竹簡,站起身來,一邊在屋內踱步,一邊低頭讀起來。

走出門外的晏弱猛然聽到兒子的驚叫之聲,愣怔了一下,又很快回過神來,一笑而去。

片刻之後,還在捧讀《管子》的晏嬰突然聽到院外有人大叫道:“救命啊,有人拿刀殺我!”嚇得晏嬰雙手鬆開,手中竹簡“啪”地一聲墜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