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險象環生顯智謀 十二,使吳裝迷惑(3 / 3)

雙方舉爵飲罷,晏嬰說道:感謝吳太子備酒款待。貴國酒香情濃,今日我晏嬰有幸品味。但願吳齊兩國友誼長存、和平萬代!接著,晏嬰環顧一圈吳方眾王公大臣後,舉爵提議道:請舉杯,為兩國和平友好而幹,為未來同心同德而飲。

提罷,晏嬰舉爵向吳方太子、眾臣示意,盡飲而畢。

宴罷,晏嬰回到了驛館。

內殿裏,諸樊對他的兩個弟弟說:我本想為難一下晏嬰,不想反被他嘲弄了。看來君子不好欺啊。

諸樊的四弟季紮說道:晏嬰為人正直有禮,確實是君子。可你本不該為難他。

諸樊說道:既然是君子,明天我兄弟二人再招見他一次。我要考一下他,看他如何回答我。我要看他究竟是一個偽君子,還是一位真君子?

季紮見大哥這樣好來事,且不聽他的話,無奈地搖了搖頭。

次日,晏嬰被諸樊召見於內殿。

諸樊故作誠懇問道:齊使晏嬰,你說,君子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晏嬰聽到這樣的問話,多少有點驚奇。但他還是正色說道:君子衣冠端正,言辭合理,行為公正,不謀私利。衣冠端正,杜止了奇裝異服;言辭合理,禁斂了無理取鬧;行為公正,不會有亂事發生。

諸樊點了點頭,嚴肅問道:作為一國之君,想長持國威,長保疆土,該如何立政為君呢?

晏嬰聽到這個問題,未作思索,朗聲答道:先思人民,後想自已;先施恩惠,後行責罰;強不欺弱,貴不淩賤,富不傲貧。不以武力推翻他國,不以勢眾兼並弱小。這是保持國威的正當國策;否則,就很危險了。

諸樊道:晏使德高言正,我等受益非淺啊。

晏嬰下殿後,被季紮邀去作談。

季劄作為吳王四子中最為賢德且最為年小的一個兒子,見到晏嬰是一見如故,彼此溫暖。

季紮備了豐盛酒宴,邀來晏嬰,要作長談。

晏嬰感到盛情難卻,隻好應邀入席。

季紮首先開口道歉道:太子對您多有不敬,還請先生海涵。

晏嬰回道:這是小節,不必掛心。太子雖然無禮,但還能從善如流。隻是如果他一味地崇尚勇武,恐怕難以善終啊。

季劄歎了一口氣:唉!還可以保一時平安吧。

晏嬰這時想起了什麼,問季劄道:你父吳王謙德有加,他貴體近況如何呢?

季劄回答道:唉!我父王身體大為不佳,臥病在床已近半月,恐怕……。

倆人就這樣一問一答,長談至深夜方散。

結束了訪問,離開吳國時,季劄一直將晏嬰送到漢水邊。真是知音難覓,依依不舍。季紮動情而唱道:送君送到漢水邊,從此知音倆渺茫。但願君心多如願,不負今生意氣揚。

晏嬰也情不自禁唱和道:惺惺相惜終有別,道路漫長情誼長。若是有緣必重逢,那時再話吳酒香。

馬車走出好遠了,晏嬰掀簾回望時,發現季劄仍然佇立在那裏。大為感動的晏嬰對田穰苴說:季劄,真是賢德之士啊。

田穰苴說道:是啊,嬰哥,你這次出使吳國,不僅完成了任務,還結交了一位好友。看來,你是不虛此行啊。

晏嬰笑道:不虛此行,此行不虛啊。見識了吳國風光和水鄉人物,你也不虛此行嘛。

這時,車夫郭達高興地插話說道:初到吳國,長了見識,我也不虛此行啊。

言畢,郭達“啪”地往空中揚甩了一鞭子,鞭聲清脆,鈴兒叮呤。大馬跑得更快了。

回國後,在早朝之上,齊王聽了晏嬰的彙報,高興說道:晏愛卿出使吳國,順利而返,立了一功。今孤王封你為中大夫。

晏嬰叩拜謝過靈公。

下朝出殿後,高偃、田須無、崔杼等人紛紛向晏嬰表示了祝賀。

回到家裏,晏嬰正要將大王加封他為中大夫的事情告給孟青兒,不料孟青兒一見他回來,眼圈兒紅紅地搶先開口道:嬰哥,家裏不好了。說著,就抽泣開了。

晏嬰一聽,喜悅的表情瞬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