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答道:是啊。大王上次兵敗於魯將孟孺子以後,說過不再出兵了。可那高厚與戎子狼狽為奸、陰謀禍國,幾次三番要謀陷太子、換了儲君。你說,在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的時候,他們能不無事生非嗎?你說,除了他們,還有誰會在大王麵前挑動戰爭呢?
晏嬰回應道:崔大人,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了嗎?難道就隻能讓他們禍國殃民嗎?
崔杼答道:除了進諫大王,力陳弊害,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呢?如果大王偏聽奸言,執迷不悟,非要出兵,那我等又能奈何?
晏嬰回道:作為臣子,大王有過,我一定要勸諫。明日上朝,我要問個究竟;如果大王仍要出兵,那我還要冒死直諫。
崔杼說道:大王祟尚勇武,且又自感年老,如果不能在在位期間完成齊國的複霸大業,那麼他是絕對不會善罷甘心的。太子光年輕氣盛,同樣尚武喜戰;再加上高厚與戎子的將計就計的陰謀禍國的背後作祟,你說,我齊國能停止得了進兵魯國的戰爭嗎?
晏嬰待崔杼話音剛落,肅色道:不管怎麼樣,我明天一定要勸諫大王。好戰多凶險。所以我決不能裝聾作啞、置之不理。
那老夫明天也要高堂直言、勸說大王。不管效果如何了。崔杼最後說道。說完,崔杼告辭晏嬰回府了。
次日上朝後,靈公首先提議道:我齊國軍隊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現已備好糧草,可以出戰了。這一次,一定要打敗魯軍,以證我齊軍的威風。
太子問道:父王,這次出兵,可有擺陣應敵之計嗎?
靈公答道:還沒有。到時再看吧。
這時高厚眼珠一轉,急忙說道:太子也沒有攻敵致勝的計策吧?既然如此,那還是聽聽大將夙沙衛的吧。
聽到這話,夙沙衛出列奏道:大王,兵無常形。現在定戰法還為時尚早,我們還是到戰場上察敵定計吧。
夙沙衛話音剛落,晏嬰出列問道:請問大王和大將夙沙衛,聽說上次出兵魯國,我齊軍剛一交戰就敗退下來了。俗話說:出師無名,必受譴責。還有一句話:不打無準備之仗。請問大王,這一次出戰,我方能有多大的勝算把握呢?
靈公答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上一次失利,是我軍所處地形不利嘛。這一次,不同於上一次了,怎麼能說無準備呢?勝仗是打出來的,不是空等等來的。我齊國要想複霸天下、重振雄風,隻有主動討敵出戰了。除此之外,沒有他途。至於勝算把握有多大,無法計算。隻有到戰場上見分曉了。再至於出師有名無名,好象不便說出來吧。
晏嬰苦笑了一下。又問道:魯國乃我鄰幫。也是禮儀之國。並未侵犯於我。常言道:與鄰為善。請問大王和高大人,我齊國為何屢次犯魯而不與鄰為善呢?
靈公冷冷回答道:善者無威。一味的當善國,能重振雄風、威霸天下嗎?
晏嬰不作回答,又向靈公發問道:請問大王,是和平安樂重要呢?還是驚恐慘烈重要呢?
靈公也不作回答,而是說道:齊國目前需要立威,需要稱霸,而不需要什麼和平。
高厚這時插話道:大王明智。我齊國豈能當什麼和平善國,而忘記了重振雄風、威霸天下?!
崔杼出列反問道:如果我齊國侵犯魯國而惹怒了盟主晉國從而引來諸侯共討呢?請問高大人,你考慮到這樣的惡果嗎?
高厚冷笑道:如果我齊國滅了魯國,他晉國還不懼怕我齊國之威嗎?到那時,我齊國還不一個個滅了來犯之敵嗎?
田無宇出列說道:魯國有那麼好滅嗎?再說了,諸侯聯盟會坐視魯國被我齊國攻打而不出兵相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