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八、琉球有事(1 / 2)

一百五十八、琉球有事

眾臣一致認為,無論才德,宋珺應該升任丞相,加賜九錫,總攝機要。

宋珺當然不會答應。

但司馬德文讚同這種觀點,並引入飛豹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經舉手表決,除了宋珺,一致通過了宋珺任丞相兼任太尉的決定。

一致通過,那就是連劉裕劉穆之等飛豹成員都投了讚成票的。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宋珺再堅決也無可奈何。但他依然有堅持,那就是加賜九錫堅決不能接受。

盡管隻是一個形式,但誰都知道,一旦加賜九錫,接踵而來的就是封王了。

最後,雙方各退一步。

退朝之後,宋珺把劉裕劉穆之狠狠批評了一頓,說他們無組織無紀律不講原則。劉裕劉穆之隻是陪著笑臉,一句也不解釋。

劉裕找劉穆之聊天,可不是完全順著宋珺的意思聊。

都到這時候了,弟兄們都等急了,偏偏宋珺一點不著急。劉穆之熟讀史書,自然理解宋珺不急於一時的想法。但凡事都有個度,你不為自己著想,也該為一起打天下的弟兄們想想吧。

那好,一步步來。

於是,就有了廷議一邊倒的事情。

宋珺知道這事除了劉裕劉穆之,別人是不敢的。可是,完全怪他們自作主張也有失偏頗,畢竟自己的確沒有將這件事和弟兄們的感受聯係起來想過。

冷不丁,宋珺突然冒出個念頭。

如果他們真的要搞黃袍加身,我該怎麼辦?

海牛來了,帶來了琉球的消息。

還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主持軍事的穀川副總督病得不行了。

孤雲信上說,琉球局勢極不穩定,希望宋珺能親自回一趟琉球,主持琉球大局。

如果穀川不治,琉球的情況就複雜了。

琉球雖然統一,但原三個部落之間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止過。穀川和孤雲有感於宋珺的知遇之恩,鼎力維持,才不至於引發大的矛盾。

穀川手掌軍權,積威甚重,有他在,外部不敢侵入,內部不敢騷亂。但是,傳統的父死子繼製度卻不是穀川能夠革除的。穀川一走,按慣例是長子繼位。即便不能成為執掌兵權的琉球副總督,也應該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穀川是否有意讓兒子進入琉球權力中樞,或者對另外的後繼者有所考慮,尚不清楚。如何安排人事,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琉球必然動亂。

琉球一亂,賊心不死的北邊必然乘虛而入,大好河山將淪於敵手,琉球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

這是宋珺絕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事態嚴重,宋珺召開朝臣緊急會議,研究對策。

會議決定,由丞相宋珺親赴琉球,主持大局。建康由劉裕坐鎮,總攝機要。

事不宜遲,經過深思熟慮,宋珺叮囑了劉裕幾句,帶著孟昶所部兩千餘將士,在海牛帶領下出發了。

幾經顛簸,408年三月的一個上午,宋珺一行順利抵達琉球首府首裏。

此時的首裏,籠罩在一片悲傷和不安之中。

宋珺來得還是遲了。

就在前日,穀川藥石無效,已經逝世。

但宋珺的到來,琉球陰霾立時一空,悲傷和不安被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所代替。所有人都長出了一口氣——琉球不會有事了。

孤雲、喜頓等人將宋珺迎進總督府。

因為穀川的逝世,總督府顯得有些清冷。

待眾人坐定,宋珺詳細問起了穀川的情況,孤雲輕聲道:“穀川兄是去年年底患病的,也是偶感風寒。他身體一向很好,我們以為他很快就會好起來。沒想到,年關一過,病情反而加重了。於是,我們讓他回了老家休養。沒想到,這一去他就再沒回來過。”

說到這,孤雲黯然神傷。

是啊,軍人出身的穀川身體強壯,怎麼會被區區風寒奪去生命?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蹊蹺?

喜頓是穀川最忠實的部屬,知道的情況應該更多。

“喜頓兄,你說說他回家後的情況吧!”

喜頓難過道:“穀川大人回家後,請了當地一個有名的郎中診治。開了幾服藥,病情得到控製。我們也沒想到怎麼會這樣。”

這就更奇怪了!

宋珺感覺此時懷疑穀川死的蹊蹺似有不妥,便換了一個話題。

“孤雲兄,這段時間,各郡縣是否有什麼異動?”

孤雲看看喜頓,歎口氣道:“不瞞丞相,穀川兄原部落三郡內似乎有人暗中推動,穀川兄大公子表現活躍。隻是因為穀川兄一向強勢,他們不敢妄動。至於他們暗中做了什麼,穀川兄沒說,卑職也不清楚。”